去年年初投资了papi酱,宣告短视频风口的到来,没多久,他就后悔,然后撤了。更早之前,对外鼓吹,每个人能够U盘化(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协作),提倡个体崛起,转眼间他便搞了家公司,去做“主机”去了。
还别提,有一次,他在节目中说,决定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以后租房、租车,然后他确实把房子和车卖了。但后半句罗振宇没说,卖掉的钱,去买了腾讯的股票,比房价涨得好,然后,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之前,他又把的房子买回来了。
作为自的标杆,罗振宇挖的坑比比皆是,每当跟随者兴冲冲的跳下,却不知扯旗子的罗振宇,早已悄然跳出。
要知道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罗辑思维旗下平台“得到”以《李翔商业内参》等内容创业产品试水付费订阅,来试图为内容付费开个好头,做个鼓风机。
“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李翔历时半年打造”、“马云是第一号用户”、“罗胖参与”等标签,用商业价值衡量,付费订阅的《李翔商业内参》年费199元。
曾为内容付费的排头兵,还是攻坚兵。连大佬马云,雷军都纷纷为《李翔商业内参》背书站台,声势阵仗都非常大。
前不久,“得到”的一个发布会上,罗振宇宣布《李翔商业内参》第二季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年费由此前199元/年变为0元/年。
虽然,这是一副理想化的场景,一个人,不靠广告,也不任职公司、机构而受限,只靠自己日常的认知盈余,知识变现,而情怀满满,打动。但现实,总是这么骨感。
《李翔商业内参》内容付费、知识变现,在鼓吹了一年之久,还是回到了老上,依旧是传统的广告变现,由企业主最终买单。
一个事实是,虽然李翔有大佬的认可,资深的经历,但从已发布的订阅须知,《李翔商业内参》每周6期、一年52周无间断更新。这些,不大可能全部由李翔一个人来主笔,更多还是由李翔团队合力完成。其他人员的内容水准,是否能完全达到李翔的标准,存在未知。
且用户愿意付费阅读,核心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的实用稀缺性,无可替代等吸引力。但内容从业人士都明白,一篇优质文章,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是没什么压力的,但是篇篇优质文章,达到能够付费的水准,则常难的。而一旦掺水,用户便会迅速抛弃。
要知道,在《李翔商业内参》之前,国内一些平台也曾推出过付费阅读,比如徐达内小报等,最后多以各种原因停止运行。
此前便已有声音指出,《李翔商业内参》的订阅数据有所下降,内容打开率逐步走低,同时内容质量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深度,“像是蜻蜓点水”,且分答等产品,也不如之前刚推出时那么火爆,之前带来了巨大流量的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渐渐消停了。
一旦选择了付费阅读,则意味着要与当前流行的这些模式说再见。付费订阅之后,阅读量是成级数下降的,大量掉粉或不可避免。而“先付钱后看字”的消费模式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用户读后如果与预期有落差,久而久之,粉丝可能会逃离或从其他渠道寻找内容,这会逐步降低作者的文章的阅读数与粉丝率以及增长空间,也了作者与粉丝之间的纽带关系与粘性。
微信号说要做付费订阅,还是马化腾亲自督促;36氪上线了付费专栏“开氪”,拉来了keso等人入驻;财新推“私房课”、推付费订阅内容“王烁学习报告”;钛向特定人群推出付费钛PRO专业版等等。
还有分答、在行、微博问答等互联网专注于知识变现的产品,以及喜马拉雅、蜻蜓FM等音频领域亦杀入内容付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