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文明校园建设再升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无声力量”铸魂育人
  •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12时57分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自然的规律,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也展现了它的神奇之处。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这股“无声力量”以其特殊的影响力,凝练了重电特有的“聚合力”。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校园在提升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文明创建呈现出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特色鲜明的新面貌,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彰显“无声育人”的力量。也因此,学校被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中,学校杨成兴同学获得十大“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成为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同获此殊荣的唯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全面实施“十三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划和质量诊改方案、团改实施方案,推进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制定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方案,主持思政课集体备课,将课堂思政纳入课堂管理,推进4个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行了“1368”学生管理模式。

      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早已打破了教室的“藩篱”,将其搬到了教室之外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学校通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价值引领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关键一环。

      作为团学的全国示范,学校累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百余场,先后2名员获市级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1名员入选2017年全市员择优资助计划,为高职院校“唯一”。

      文明风尚离不开人的引领,在重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汇聚在这里,形成了一股文明与思想的合力。

      这里有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独当一面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的优秀教师陈良;

      有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被称为“汽医生”的世界技能大赛汽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的“大国工匠”杨宪福;

      也有坚守教学、科研战线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曾晓宏。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不断优化师资人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质量,把完善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不断抓细、抓实培训工作,积极构建校内外培训体系。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学校教师思想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统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和岗位聘任等各环节。

      每年新生入学,重电校园里总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军训还没结束,学校的各大和学生会就已拉开“抢战”。据统计,学校各类师生50余个,每个均有自己的亮点及特色,随处可见的海报,让新生们挑花了眼。

      “我们协会常常做一些志愿者服务,除了校内,校外活动也不少。”一位来自“青年志愿者团”的学生说,“之前我们去了敬老院,我感触非常大。”在那里,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和老人交流聊天,给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带去了不少欢笑,而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

      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彰显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校园文化“10大精品项目”建设,突出重电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一学院一品牌”的文化态势;编撰《校史》,打造“重电大讲堂”文化品牌,依托校史陈列馆、科技文化节、文化节等构建重电文化体系。

      学校强化了校园、期刊、网络、出版物等的管理;成立新矩阵联盟,推动传统和新融合发展;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网络引导。2018年,学校官微荣获“2017年度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高职院校组)称号”。

      别致的校园景观、一流的实训、明亮整洁的教室……走进重电校园,自然与人文的景观相得益彰。大到一室一楼,小到一树一景,都已成为重电人内心特有的“标记”和强有力的“重电聚合力”。

      学校加强校报、校刊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校园文化的平台与载体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化,优化道设计、植物造景绿化及文化墙设计,建设主题园林、浮雕、塑像、名人名言等校园景观,实现实用、审、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强化校园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重点培育3项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着力打造10项校园文化精品;建设2以上思想精品课程,开设一批传统文化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1个以上创新创业文化展示区,5个以上办公区域、实习实训中心、学生宿舍文化示范点;建设1个校园文化及校史展览馆。(蒲思静)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7日12时57分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自然的规律,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也展现了它的神奇之处。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这股“无声力量”以其特殊的影响力,凝练了重电特有的“聚合力”。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校园在提升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文明创建呈现出基础扎实、发展均衡、特色鲜明的新面貌,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彰显“无声育人”的力量。也因此,学校被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中,学校杨成兴同学获得十大“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成为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同获此殊荣的唯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全面实施“十三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规划和质量诊改方案、团改实施方案,推进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制定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方案,主持思政课集体备课,将课堂思政纳入课堂管理,推进4个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行了“1368”学生管理模式。

      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早已打破了教室的“藩篱”,将其搬到了教室之外的广阔空间。为了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学校通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探索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价值引领作为文明校园建设的关键一环。

      作为团学的全国示范,学校累计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百余场,先后2名员获市级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1名员入选2017年全市员择优资助计划,为高职院校“唯一”。

      文明风尚离不开人的引领,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汇聚在这里,形成了一股文明与思想的合力。

      这里有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独当一面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的优秀教师陈良;

      有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被称为“汽医生”的世界技能大赛汽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的“大国工匠”杨宪福;

      也有坚守教学、科研战线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曾晓宏。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不断优化师资人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和人才质量,把完善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不断抓细、抓实培训工作,积极构建校内外培训体系。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学校教师思想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统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服务。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岗位晋升和岗位聘任等各环节。

      每年新生入学,重电校园里总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军训还没结束,学校的各大和学生会就已拉开“抢战”。据统计,学校各类师生50余个,每个均有自己的亮点及特色,随处可见的海报,让新生们挑花了眼。

      “我们协会常常做一些志愿者服务,除了校内,校外活动也不少。”一位来自“青年志愿者团”的学生说,“之前我们去了敬老院,我感触非常大。”在那里,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和老人交流聊天,给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带去了不少欢笑,而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

      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彰显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校园文化“10大精品项目”建设,突出重电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一学院一品牌”的文化态势;编撰《校史》,打造“重电大讲堂”文化品牌,依托校史陈列馆、科技文化节、文化节等构建重电文化体系。

      学校强化了校园、期刊、网络、出版物等的管理;成立新矩阵联盟,推动传统和新融合发展;组建网评员队伍,加强网络引导。2018年,学校官微荣获“2017年度重庆教育十强政务微信(高职院校组)称号”。

      别致的校园景观、一流的实训、明亮整洁的教室……走进重电校园,自然与人文的景观相得益彰。大到一室一楼,小到一树一景,都已成为重电人内心特有的“标记”和强有力的“重电聚合力”。

      学校加强校报、校刊宣传橱窗、艺术展览展示空间等校园文化的平台与载体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做好绿化化,优化道设计、植物造景绿化及文化墙设计,建设主题园林、浮雕、塑像、名人名言等校园景观,实现实用、审、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强化校园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到2020年,重点培育3项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着力打造10项校园文化精品;建设2以上思想精品课程,开设一批传统文化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1个以上创新创业文化展示区,5个以上办公区域、实习实训中心、学生宿舍文化示范点;建设1个校园文化及校史展览馆。(蒲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