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很难有大把的时间阅读长篇大作,因此采写新鲜活泼的现场短新闻就显得尤为重要,采写现场短新闻也成为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看家本领。
现场短新闻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新,二是短。新就是新鲜新颖,能吸引人;短就是短小精干,便于阅读。然而,要实现这两点,绝非易事,本人通过27年的一线奔波采访,对采写现场短新闻有比较深的感触,现特归纳几点感受愿与同仁共同交流、提高。
一、深入现场用“五官”采访。亲临现场之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强烈的现场感,其次为了新闻的真实性。记者到了现场身临其境感受新闻事件独特的气氛,同时积极地将眼、耳、鼻、舌、身全部“”起来,用眼睛事情敏锐地观察、事件的运行过程和人物表情,把典型的细节“记录”下来,把现场的情景“摄”下来;用耳朵把典型人物所说的最闪光最有特点的话语“录”下来;用鼻子把的气味及其他采访物的气味闻一闻;用舌头尝一尝,用嘴嚼一嚼,看看是什么味道;用身体体验当时天气的冷暖,必要时对有些东西抱一抱,背一背,以感受它的分量。通过以上的“五官采访”,你一定有好多好多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了你的灵感,然后,记者把最能反映主题的感受逼真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现场感一定强。一条好的现场短新闻必定是记者亲历现场去观察、体验得来的,是用敏锐的洞察力“透视”出来的,是用汗水和心血“铸造”出来的,绝不仅仅是听听介绍、看看材料所能“”的,它有着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独家性”。
二、“摸黑”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显著特点是生动活泼,个性突出。我们采写的主人公,常常是先进人物,有的人物甚至还被有关多次报道过,对于这样的“老先进”,好多记者的作法是千方百计收集报道对象曾经的先进事迹材料,把这些事迹材料看完了,才动笔写作,美名其曰:先大量占有资料,尔后有的放矢写稿子。本人认为这并非一个好方法,我的观点是:记者在写稿前不要轻易看别人已经写好的相关报道,而是记者自己亲自目击现场,当场采访当事人,之后凭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灵感立即写稿,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这样写成的个性鲜明、情感充盈。相反如果在写稿之前已经看了别人发表了的相关报道,你的思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从而了你的思维,文章很容易落入别人的俗套。好的方法是当你已经按照自己的感觉写成初稿后,之后再别人的有关报道,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特别是把自己丢失的内容补上,把写错的地方修正,这样你就能写出独树一帜的现场短新闻来。
三、大量用跳笔。跳笔是新闻写作中一种独特的笔法,在写现场短新闻时尤为重要。跳笔就是断裂行文,即写现场短新闻时无需像写普通文章那样注重文章的连贯和承上启下的过渡与衔接,而是应该跳跃式地写,一段就是一个侧面,节奏明快、干净利落,段与段之间跨度很大,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断裂美。同时句与句之间也可以有跳跃性,让人有韵律感。使用跳笔的表现是段落多而短,使用跳笔就能将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内容通通舍去。这样的文章篇幅简洁而短小,但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
四、应用细节描写。现场短新闻为了压短篇幅提倡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但是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与进行重点的细节描写并不矛盾,相反恰恰是这两种笔法的配合,才使现场短新闻更加打动。现场短新闻使用细节描写一定要恰到好处。对于能突出体现新闻主题的细节,一定要放开手笔,准确、含情、巧妙地细致描写,文章就是要靠这种典型的细节让人一读难忘,进而深入化主题。例如,在2011年法国网球女子单打公开赛中,我国选手李娜以2比0战胜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冠军,这也是亚洲选手第一次夺得大满贯赛单打冠军。在《东方早报》的新闻报道中,对李娜的夺冠过程采用了现场短新闻报道的方式,对李娜的赛事进程、李娜夺冠后的表现以及现场观众的情绪等典型化的细节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108分钟的鏖战、难以想象的精彩击球、夺冠后以躺在赛场的方式进行庆祝、现场短新闻的报道方式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在赛场上勇敢拼杀的李娜,记者的观察给观众带来了充满现场感的信息接收体验。这篇现场短新闻报道,正是凭借典型细节的生动描述而写出了现场的动态,从而表达出了形象生动的现场感。
相反,对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细节一定不可过细描写而应用白描手法一笔带过,或干脆不写。否则,首先是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进而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篇幅大大拉长,文章就不称其为现场短新闻。
五、背景材料要有选择性。我们强调现场短新闻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背景材料。对于一些作品,特别是技术专业性很强的新闻作品,有关这些新闻作品中的背景材料(社会、历史条件等)可以做些交待,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省而又省,少而精,力求灵活巧妙、穿插其中,不露痕迹。所以,在选择背景材料时,要注意选择有利于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说明的背景材料,或是利于深化主题、交待新闻发生的前因后果、增强新闻的厚度、感染力的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