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一名山东初三女生因学校多次要求其将长发理短,而跳楼身亡。学校称要求留短发是学校多年来的统一,是学校的一种校园文化(新华网)。
????校园文化建设或许很有必要,但不要迷失方向。让全校学生统一头型,看起来很美,接受上级检查时也许还会成为领导眼里的一个“靓点”,可究竟有什么实质意义呢?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品德、思想素养,还是把校园文化做为提升领导政绩的手段?在学校的眼里,学生是教职员工的服务对象,还是为学校谋取利益的工具?
????班主任在8天时间里3次催促学生和学生家长把长发理短,可见班主任也受到了较大压力。笔者认为,这不是校园文化惹的祸,是一些企盼提升政绩的领导急迫心情、不择手段惹的祸。而惹下更多祸的,是校园文化的普遍泛滥,假做真时真亦假,谎言或被多次重复,特别是被领导或“权威”多次重复后,难辨,以致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难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校园文化。很多学校已经把对校园文化的诠释更多地放在事物的表层,对教育思想层面的文化建设并不关注。比如学校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学生的外在形象?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所教授的知识的价值在哪里?难道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甄别学生的记忆或计算能力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没有清晰的答案,这也是我们的困惑。
????上海市教科院所2010年对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和南昌6城市中小学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奇思怪想度极低,85%的学生不能在发表见解后得到老师赞赏,不少创意在萌芽中夭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学校优良率,小学为16.6%,初中为13.4%,高中只有5.5%。这个调查结果,很好地回答了“钱学森之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学生自己想说的话不能说,自己的脑子要由大人来当家,甚至头型都要被统一成短发,当然也就不会再有奇思妙想,更不会有“创新人才”,而只会如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所说:人家的创新人才是教育体制培养的,我们的创新人才是教育体制下漏网的。
????古代曾有“侍坐”,说的是孔子和们坐在一起畅谈理想,在其乐融融的交流中实现育人的目的。现在,学生距离老师远了,思想的交流少了,多的是无休止的考试、做题。也许我们该把一些做题、办课后班的时间来和学生沟通交流,洗涤我们内心被功利污染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爱的校园,让那些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有机会把热情用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正途上来。(银盛)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