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嵌入式等,都是青春饭,但是软件(java,,ios等应用层)的工资都稍高于嵌入式。 但是嵌入式的门槛却非常高。 是否应…
楼主问的是前途,但是每个人对前途的定义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前途的期望也不一样。
1. 因项目需要选择了单片机:毕业后在内地国企工作,项目需要使用单片机,激发了兴趣,看了不少书,写了些代码。一年后深圳有家公司招聘,看到我有使用相同系列芯片的经验,就让我来了深圳。
2. 网友招聘跳槽:来深圳后接触到不同的芯片,也做了些不太复杂的项目,总体情况就是饿不死,同时觉得项目软件难度太小,希望在技术上有更高难度的挑战。后来在网站上看到有人招聘,就见面聊了聊,于是进了新公司。新公司的项目有很多挑战,干得不亦乐乎,同时了解其他部门的项目,学习linux。
3. 前同事推荐进入华为:公司有人先跳槽去了华为,然后推荐我去。面试了几轮,两个月后,终于拿到了华为终端的offer。这次跳槽薪水没什么增长,但是可以专职做Linux和手机,可以说是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领域。前后做了手机,做了车载项目,产品形态在变,芯片平台也换了5/6个,但一直围绕Linux在做。
4. 在华为体会到什么是IT民工:进入华为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加班多,开始几年四射,身体也好,干得领导也算欢心。但是随着新鲜感的退去,慢慢感觉很多事情就是苦力活,即使带着几个人一起干,本质也是一样。我有时在想,加班是不是暂时的,临时的?但看了几年,看了我的领导,软件经理,项目经理,有的比我加班还晚,比我还累,压力比我还大。
5. 放弃华为不错的收入,进入未知领域:在华为累,有各种委屈,但是如果仅仅追求的是纯嵌入式技术以及收入,华为是我知道的最好选择,没有之一。讲我的收入不太合适,就透露一下我的主管的年收入吧,他带团队管技术,据说是80w,实际可能更多。但我,厌倦了无休止的加班,决定换一种方式贡献自己的劳动力,所以今年10月选择离开了华为,成立了一家小小公司,准备外接一些项目来做。
2. 朋友/领导是贵人,包括素未谋面的网友。他们可能在关键时候拉我们一把,多走出去认识人,比只刷微信好。另外多结盟,没必要结仇。
3. 要有目标,即使这个目标没有那么完美。 我以前的目标就是做ARM+Linux,做手机,虽然在别人眼里不那么高大上,但我朝这个方向努力,最后做到了。
4. 如果有更高追求,就不能于技术,能向管理岗位爬,就爬吧。错过了机会,错过了年龄,想要就来不及了。
5. 学会销售自己的能力和。 即使你的领导非常认可你,看好你,你也要学会“价值呈现”。
最后,@楼主,嵌入式软件没有那么糟糕,也没有那么好,每个人都不同,你综合评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PS:职业方向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交给别人做决定? )。
===================================================
我希望通过事实给大家一些希望,但需要提醒,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我的主管的收入水平的,他的付出是超出的,你也不一定有他那样的机遇。
嵌入式可以算是一个行业,但更多时候指的是一门软件技术,是为其他行业比如手机/车载等等行业服务的。所以方向选择的重心,不要全押在嵌入式软件上,也不要错过嵌入式之外的好机会。
收入还行,绝对不低,但是比不了纯软件。这是市场风口决定的,搞数学,理论物理,航空航天的技术牛逼不,还能挣的更少一点不?
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喜欢嵌入式,那鼓励你内心。毕竟人生不仅仅是向钱看的。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后就会进而强调需求,当然现今消费主义社会,你可以选择砸钱下猛药感官刺激来安抚的内心,但这无疑落了下乘。
人一生如果有幸找到自己的真爱,心投入进去,日久天长,不断打磨,不仅技术会日臻化境,修为也会日趋,而如果不是真爱,则容易受功利左右,迷失,也很难长期高投入。很多人收入一上去就容易走偏(副业,,房车孩子各种攀比),这也就不可能到至高境界。
讲了很多缥缈的,说实在的,当初我就是嫌纯软件太虚了,比较抽象无聊,而沉醉于像女娲捏人那样将各种元器件拼起来,并且用代码赋予其生命。
我想很多嵌入式工程师都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将产品logo显示到lcd,摄像头抓取到第一帧图像,音频codec输出第一首demo时脸上挂着的微笑 ,感觉内心装的满满的。间歪歪扭扭,其貌不扬的原型机似乎有了生命,
我一个朋友,是真的朋友,不是的那种,在华为工作,进华为之前,也不是什么985 211的学生,就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就进去了。
一干,就是8年,8年时间,他在深圳买了两套房,一套全款,一套按揭,当然了按揭的原因是因为买第二套的时候如果还有贷款就买不了还是怎么的,要不然没人愿意去全款买房,要知道房贷的利息是最低的。
但是在华为很累,后面他当上了PL,每天都没什么休息,正常都是1点才能下班,实在熬不住了,就跳槽了,现在去了阿里,年薪90这样。
哦,对了,他是做嵌入式的,现在也是35这样,他跟我一样,喜欢技术,对技术有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做技术管理很有一套,情商在一般人之上。
做技术,虽然说不能让你成为登峰造极的人物,但是现在的科技互联网,嵌入式,能让你过得比很多人好,能让你养活妻儿,让你有足够的经济孝敬父母。
创业,如果成功了,肯定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了,以后也会是比较顺风顺水的,但是不成功,就要重新回到打工的行业。
打工,不管是嵌入式还是java,ios,后台,工资高一些,本质上你还是“穷人”,这个穷人指的是阶层穷人,不是真正意义上没有钱的人。可能工资高一些,你就会开好一点的车,住大一点的房子,仅此而已。
但是你想翻身,就必须要有本质的变化,需要从本质去改变,这个我不能说多了,因为跟提问的有点偏离。
所以,如果都是打工赚钱,我认为,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这样你可能会做的更久,做起来更有意思,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单片机也挺不错的。
嵌入式应该算是分两个方向的,偏硬件的、偏软件的,就看自己着重发展那个方面了。硬件方面的就不多说,模电、数电这些是必修的,软件方面linux、C语言、数据结构等等。
我的专业学的是偏硬件的,当然也和我本人学的不够牛逼、学校牌子不够硬有很大关系。我只记得我去面试,人家明确说211、985以下非硕士不要,要不就得有工作经验。开始不理解,后来想想也是,就一般的本科教育硬件能学到什么呢,我大学阶段的一个老师说硬件学起来起码得五年才有点成绩。
没办法,只好从软件做起。本科最后一年学校建立了嵌入式实验室,就是那种大的试验箱,做些基本的数码管、电机、MP3播放器还有一些内核方面的小实验。后来为了好好练练自己的水平,自己买了星创客(一个培训结构)的网络课程(和你发的课程表大致差不多)、买了一块ARM实验版,天天对着电脑学校Linux C编程啊、内核移植啊、bootloader移植啊这些东东。最后的毕业设计就是做了一个MP3播放器程序,从bootloader、内核、播放器程序全是自己参考网上的教程自己修改的。PS,我修改了一部分东西,不是完全照抄的那种。
出来找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时候又一次的被秒了,问学过数据结构没,算法没,我一个搞硬件的没认真学过。做过的那点实验、毕业设计,在他们看来根本都是没啥用处的,毕竟不大可能让你从头去搞内核这些。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他们只要求一个合格的码农即可,即你搞定算法、会敲C代码就ok了。现在的嵌入式那么方面(硬件配置),语言这块真的不是问题了。所以你会敲代码就好了,我甚至都感觉普通的C软件程序员就可以胜任了。
1.工作机会挺多的,但往往你只能研究一个方面,软件or硬件,再者细分下来有很多的领域的,机顶盒啊、andriod啊、车载设备啊等等2.薪资: 我没有5000起,最后找了个小公司去写驱动程序,3K +的样子,去年3月份入职。这个和个人实力有很大关系,你要是大牛,那果断是你开薪资了。3.前景: 应该不错,但前提是好好的练练内功,沉下心来专研。我能说我写了半年的驱动就跳了嘛,我会告诉你我跳了之后悲剧的发现半年的这点驱动开发经验压根没人要嘛。后来感觉驱动开发工程师这方面的岗位实在是太小、方向太狭窄,我就转行干运维了。另外通过智联的招聘也可以看到,驱动开发工程师的岗位真的很少的。最后祝楼主好远。
楼主说的(java,,ios等应用层)的工资都稍高于嵌入式。现在嵌入式我只能说到了同样的岗位,薪资待遇都是差不多的,不过嵌入式的入门确实有点高,不过这也是未来一个优势,因为中国有人啊。都去进军Java,,web的时侯,嵌入式还是保持着同样的高度,相对于未来嵌入式也是朝阳行业,摩拜小车就是嵌入式的一种。未来随着人们智能化的升级,对嵌入式的产品需求量比较大。所以说未来的市场只会只高不低,学习嵌入式一定要系统性的学习,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快速学习,还可以提前工作。201030910多跟群里人沟通交流,这样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是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未来的市场行情,也是可以尽早的掌握,多读书,读死书,不如多跟人交流。其实嵌入式学习的很多,下面给看一下:
全部学成25K没啥问题,再有就是嵌入式相对以后来说可以说是未来朝阳的行业,嵌入式还可以直接挂钩物联网。
哈哈 门槛高?我会告诉你最近面试的十几个硬件工程师平均工作年龄超过三年 搞不清楚管mos管的基本特性 最最基本的那种,三个脚的名字都搞错。什么是高电平低电平都搞不清。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门槛,想找个大一基本模电数电知识能掌握最基础知识的都难……就这些货都敢要价10k+ 起码地铁半价那么高!!!!!!!我自认为水平很菜 但在他们衬托下居然还带!!!!居然还有很多人说嵌入式门槛太高太难 要去做pm 要去做技术型销售………
一开始随便写点应用程序或者网站后台之类。但老觉得掌控不了整个系统。于是学。特么越学越底层:运行库,系统调用,内核,驱动,芯片,电,元器件。。。目的只有一个,搞清楚眼前这个机器他丫的到底在瞎忙活啥。
有人说我是软硬兼通,全栈工程师。可我自己觉得我是软硬兼不通,我觉得嵌入式工程师更多地像一个胶水职位。
这个职位也要做硬件,确实要设计和调试电,但电的稳定性可靠性一般还得由专门的硬件工程师把关,射频设计电源设计等传统硬件领域更不是嵌入式工程师的菜。
至于前途,就看你会不会粘了。自从有了嵌入式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再也不打架了。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时候,他们的眼神就齐刷刷地盯上了你,老板就在对着你微笑。
此外,为了前途,有精力也可以多学点,把上层软件工程师的活抢掉点,或者把下层硬件工程师的活抢掉点。当然,顺便抢点钱!
无论是前途还是钱途,哪怕你玩儿电竞,只要技术能排到全国前几名前途也是有的,如果你不能,那就是没钱途。做技术行业也一样,只不过只要你不懒基本收入还是可以的。
关于养家,现在在一线城市,一个成熟的嵌入式工程师薪资大概在15k到 20k 居多(整天在公司里混水的除外),当然更高的也有。当时刚刚入职薪资不会有那么可观,一般新人技术熟练度和知识广度都会有所欠缺,所以毕竟会经历一个被企业培养和筛选的过程。在技术行业里没有什么工作能一蹴而就,更不存在什么真正的铁饭碗,如果想能拿到未来自己期望的薪水,初期一定要多实践,多查阅资料。同样,技术行业就更不要奢求什么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了,就算你爬到了主管经理级别也是一样。还有急事加班,如果你想年薪20w+ 加班那是必然。
关于成就感,这就仁者见仁了。如果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你又不想担当任何风险,听说工地搬砖薪资还算不错,顺便还可以强身健体。身边做技术的人,多数的动因是因为自己对技术行业比较干兴趣,并能在日常每次攻克技术问题的时候获得成就感。换个说法,解决技术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更是消遣时光的乐趣所在。当然,要想获得这种乐趣,前期的学习是枯燥而又漫长的。
关于嵌入式行业的个人发展,初期过程一般要能吃透一款单片机的相关开发,这个阶段薪水比较一般,但是在这个阶段C语言编程功底一定要打牢,适当可以看点儿C++。
中期要至少掌握一款处操作系统的基本api接口开发。至于后期,那就看自己发展方向了,你可以继续深度挖掘嵌入式应用层功能开发,但是单片机裸板开发不再了,毕竟技术含量及薪资都。。。你懂的。
另一条你也可以研究下应用层协议栈开发,一般在华为这类大企业里需求还是蛮多。当然如果你单片机基础功底深厚,可以再研究下linux内核及驱动,做一个底层开发工程是。
不过具体做什么还是靠自己的的嗜好选择吧,毕竟如果你厌烦自己每天的工作的话,任何行业都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自学能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在初期学习周期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基本知识架构也要不自己摸索来的的完善,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培训的课程内容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我入这行也算几年了,一直摸爬滚打过来的,虽然距离资深还有一段距离,但也见识过不少人和事,大概也能谈一谈吧。
首先,知乎习惯把嵌入式与IT类比,这是不准确的。嵌入式主要属于工科电子类,IT为理科,理科主要拼脑子,工科主要拼内心,你别看知乎上程序员秀工资,那些牛逼的脑子是真好使,像我上学时学C语言,一个递归老整不明白,感觉就很烦,不是搞软件的料。之后自己研究电,学别人的原理图自己做,琢磨每一处设计问题,自己焊接调试,就感觉很舒服。所以说这也是一个相性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说到发展前途,我还是以前观点,中国也就互联网金融来钱快,想挣大钱的还是慎入这一行吧,你也不一定有心思干这个事。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也不怕你笑话,我算是做技术支持出来的,就是工厂里安装调设备的,大概也就是个小工吧,接触过很多在基层一线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生活,和他们一起拧螺丝钉,见识过他们的理想。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可以做研发的工作,收入也还行,也挺知足了,经常倒是有“念此私自愧”的感觉。
所以说,这一行对有些人还是有前途的,我见过很多低学历出身的干这行,靠自学技术同样很牛逼。也见过不少名头很大,夸夸其谈,但技术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一般抱怨工资低转行的都是后者。
后来公司需要做一个蓝牙的项目,自己硬着头皮啃完蓝牙协议栈,对手头的蓝牙芯片调试+学习,后来PCB工程师没有空闲时间,我这边使用成品模块来代替自己画蓝牙模组,后来很想不通的又把PCB设计接下来,网上一点点查资料,因为软件写错下载进去还可以改,PCB做完改起来就很麻烦,后来回来,QFN40的焊接,没有加热台,就风枪跟烙铁最原始的方式,0402电容电感手焊,然后下载,打开手机APP搜索,发现蓝牙,RSSI值-40db
题主说嵌入式入门高,估计要看是哪一种了,嵌入式即“系统内的系统”,手机算是一个嵌入式系统,家里的电饭煲也算是嵌入式系统。C语言会函数调用,会循环会if判断,会加减乘除,那么最简单的下位机端an软件就会了,会用AD一类的PCB
我前几天刚毕业,一个垃圾一本类学校,楼上有的说三极管跟MOS管的东西,什么内部最基本原理,其实我忘得差不多,但是只知道用法,三极管做放大时发射机和基级的电流流向,做一般导通时的用法,如何用三极管做一个方向电,如何用MOS管驱动一个电机,这个MOS管需要什么条件,用Nmos还是Pmos等等,,其实都很简单...
后来开始接手到Android N(7.0)的项目时,这里说一下,公司时产品代理商,最近几年价格战打不下去开始开始卖产品顺带送方案,或者直接卖方案,当时的要求是在高通平,改kernel层的代码,当时百度了下Android的开发,发现是以前比赛用过的Ubuntu,很快装好系统然后搭好,之后就什么也不会了,当时是自告奋勇的接项目的,弄了一个礼拜还是搞不定,后来厚着脸皮跟总监说,总监让一个做这个做了几年的人过来帮我,告诉我步骤,然后一个上午就完成了,当时只觉得这条上还有很多东西要走。
后来的一个项目中,要用到公司的代理的一个MCU,型号网上都查不到,公司有的技术手册寥寥,只知道是Cortex-M0+的东西,因为项目需要所以要求里面要跑系统,在学校的时候只弄过ucos的,但是由于公司原因,只能用FreeRTOS,简直一头雾水,最开始给电脑装xp(那个芯片下载器的驱动需要),之后开始点灯什么的控制IO口做起,由于项目比较大,所以除了我之外还有三个人一起,但是当时做的时候就给我一种感觉,那三个前辈不管项目多么紧张,依旧和以前一样,每天十一点半出去吃饭,吃完回来睡到一点,然后在那恢复状态到亮点,开始干活,五点半不管当日进度怎么样,准时下班-公司没有加班工资,早上九点上班,而那段时间我有时午饭都来不及吃,有时还会加个班什么的,回家还会继续弄,后来项目如期做完,但是我整个人累的要死,后期电板又出现问题-那个板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我画的,Layout时大改了七次,每次都是画好打包给那边看下,否决掉我又重新画,然后我又根据软件那边提出的问题改了一次(其实软件我也有写),反正就是前前后后做累得跟狗一样,总监也表彰了我-口头上,然后,然后就时另一个项目来了,那段时间我又要开始做毕业设计,每天最安逸的就是在床上闭上眼的时候,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起床那会。
前段时间毕业证发了,年终表彰了几个做技术支持的,发了金,我呢,什么也没有,想想也是,对于公司而言,直接面对客户的,跟客户打好关系的才是最好的。
题主问嵌入式有前景吗,公司做了十多年的技术,穿着打扮跟我差不多,只是我的短袖衫上有一些图案,做了五年的技术支持,西装革履,闲暇时管还嫩炒个股。
最近眼睛不行了,估计是干眼症,对着电脑学了三年,做了三年,如今,双休日我正点着眼药水打游戏,然后计划年终发完之后辞职去哪里。
所以,先不论嵌入式这一行有没有前景,先决定下自己的耐心有多大,正如楼上有一个人所说,自己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变轻,以便下一次风来临时自己能上去。
可是很多人,在了变轻的上,一磕磕绊绊过来的,身负重伤,然后几乎在风未来就已经断气,变成行尸走肉,少数的人乘风破浪,但是迎接他们的也都是下一个。
知乎上着各种硬件行业的劝退贴,因为硬件岗位技术水平总体没有软件行业高,或者说薪资水平没有互联网高,发展前景没有互联网好。作为一个本科电子专业,曾经在硬件行业工作的人,我和同学、同事曾不止一次的讨论过,
谈一下我的经历。我之前曾经在两家外企从事硬件相关工作,第一家是汽车配件相关,几十人的team里做硬件设计和嵌入式编程的只有几个人,其他全是采购,营销,售后,机械,测试,经理等等,这种企业硬件根本没有技术可言,只有成本和选型的取舍,多加一个电容可能就是几百万的成本增加。这种公司只要招一个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的,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的硬件工程师就行了。第二家企业技术含量稍高,设计的背板要用到最新的PCIE协议,但是十几层的高速版设计和测试全部都是外包给国内小公司,遇到FPGA和电源设计上的难题,全都是厂商上门解决,我们的技术只有两个刚毕业的电子专业研究生,但就这样也足以完成各种复杂的设计任务了。
,毕竟,不是哪家企业用的到十几层的高速板,还要复杂的仿真才能不出纰漏。比如小家电,汽车电子等等,其产品难点并不在硬件上。我觉得大学阶段有志于进入电子行业的人,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参加竞赛,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初级硬件工程师。并且现在网上的学习资料已经很多了,比如韦东山老师,还在孜孜不倦的出新课,出新开发版,通过这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学习,任何有志于进入电子行业的人都是有机会的。(话说回来,应该没有人想转行到电子行业,你都已经转行了,为什么不转互联网呢?网课更多,需求更大,工资更高)
我之前电子专业从事硬件行业的同学,确实有些人刚研究生毕业就拿到50w+的起薪,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学校里掌握充足的硬件知识,包括:ARM,FPGA,LINUX, 高速电,仿真等,学校期间参加竞赛获无数,通过在学校期间拿到的荣誉和技术积累,进入大厂。仔细算算,其实中国愿意为硬件付出高薪的企业还是不少的,华为,大疆,各大手机厂,各大芯片厂等等,不过要求的技术水平会更高。知乎上很多人说硬件要求高,需要经验积累,那是
,随着上层软件对带宽延迟要求的提高,各种协议标准都是越来越难,随之带来的设计、测试、仿真等问题都需要大量人才去研究,去攻关,这才是外行难以进入的岗位。并且随着这些年边缘计算,AI等场景的落地,嵌入式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但必须要掌握其他相关领域的技能。
我想起今年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我司的同事A因为调试电的时候发现服务器网卡ping不通,找设计服务器网卡的同事B请教,同事B说:ping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多硬件工程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着datasheet画图,测试;很多的嵌入式工程师,工作中用的技术和十年前一样,久而久之就成了重复性劳动,工作没有挑战性,也没有学习更难技术的意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硬件工程师的岗位要求35岁以下,因为你做的工作一个刚入行几年的青壮劳力都能做,为什么要付出几倍的工资雇佣35岁以上的人呢?
之前说了硬件里面简单的工作和复杂的工作。其实这也符合国家的战略,这几年成立的国家集成电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一期1000多亿,二期2000亿,是为促进集成电产业发展设立的,请看它的投资方向:
可以看出这是对整个半导体技术产业链的扶持,而不是对下游的外包公司的扶持。我觉得简单的硬件岗可以理解为外包,因为它技术成熟,只要做好成本,质量的权衡,迅速的做出产品可以迭代完事了。
另外知乎上有很多人觉得,硬件工程师热度低,是因为大学和工作脱轨,学校满足不了社会上企业的需求。那么请问,大学满足互联网行业的需求了吗?大学满足社会上其他诸如采购,市场营销,管理,销售,产品等岗位的需求了吗?并没有。满足的大概只有医学、地质、考古等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我觉得这件事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首先学校已经帮你把基础打牢了,课业之余,我国有那么多竞赛可供练手,那么多证书可以去考,实习也可以申请,校企合作的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对一个在大学阶段有志于进入某个行业的人来说,途径简直太多了。
另一方面,这些年和校招学生沟通,我感觉到很多大学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迎合企业的需求,这一点我觉得懂的人自然懂,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并且硬件工程师的数量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并不是说学校的教学水平变高了,就可以让那些立志于去互联网拿高薪的人可以转行从事硬件行业。
//--------------------------------------------更新----------------------------------------------------//
关于工控开发,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例。业内称之为系统级嵌入式开发,以C语言为主要开发语言,系统底层级别的基本碰不到,工程师要做的是实现上层的应用开发。当然有人会说,C语言的开发门槛不低,精通C语言本身就是较高的门槛。但实际上,在这个领域的开发并不需要你了解编译原理,并不需要时间空间复杂度的,并不需要双向循环链表、二叉树、堆、栈等数据结构的理解,并不需要快排等算法的应用,更不需要(正在学,逃。。) 。。。。你需要的是什么?for,while,if....else,基本可以靠他们打天下。简单来说,有点C语言基础,再稍加磨练即可上手,当然,上手和精通是两回事。我们的组的结构中既有C9名校的硕士,也有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甚至有从别的非研发部门转过来的同事,现在,大家都在做嵌入式,呵呵,这个门槛还高吗?
关于消费品开发,以android开发为例。时下最火的可算是android开发了,无论是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等,基本脱离不了开发。这个的门槛高吗?如果你想把google的源码刷一遍,那肯定是低不下去吧。实施上呢,市面上的培训少吗?培训一个月,0基础月入过万的承诺少吗?哪怕有水分,打个折,7,8k总归也行吧。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我在读研的时候(蛋疼的电气专业),那会没有接触过,有些课程设计,老师直接叫我们在一周内写个简单的App,不也能写出来吗?这意味着什么呢?
深度嵌入式(底层级别嵌入式开发)。操作系统包括linux和RTOS等。在这种深度嵌入式开发中,平台主要依赖于ARM。刨除掉ARM指令集和rn那几个寄存器,在很多人看来,arm和普通单片机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配置那几个外设寄存器而已。当然,在架系统会稍微复杂点,但是很少需要开发linux内核,很少需要开发RTOS内核的工作。如果贵司有钱,使用Vx或者QNX这些操作系统,供应商已经直接根据你的硬件平台制作BSP给你直接用了,而你无非就是在开发一些应用而已,这样又回到的话题。我曾经接触过不知道ARM是一个公司这样的事实然后在ARM欣然开发的人。所以,这种看似深度嵌入式开发的门槛高吗?
硬件设计,我主要只板级硬件设计,这里暂不把芯片级设计归为嵌入式领域。板级设计我们有数字设计和模拟设计。在板级硬件设计里面,确实看似门槛很高,为啥,真正设计出具有良好EMC品质的(更不用说几百M的N层高速板)的工程师靠的是多年的经验和不断地学习。这里面强调了两个方面,经验和学习,这两点足以使硬件设计成为高门槛。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出于资源配置和开发周期考虑,已经不再自主设计单板,更多的是设计原理图外包PCBA,这样一来已经大大地降低了硬件设计的门槛了。第二点表现是,开源硬件的兴起,以Arduino和Rasperry Pi,Arduino的门槛很低,源于他的设计初衷是给更多非电子专业出身,甚至是艺术家使用的,一套这样的开发板从原理图到PCB,bom都一应俱全,认真学的话,同样也可以以很短的时间入门,门槛还高吗?
硬件开发,以FPGA开发为例。FPGA开发,主要在通信领域,包括在近年来的机器视觉等方向都有重要的应用方向。但是在我们常见的应用领域中,实际上在大多数下,FPGA都是大材小用,但却不得不用。不少工程师只是学了点皮毛就开发,不跟你讲仿真,不讲约束,直接就上,更不用讲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了,呵呵。为什么能这样来呢,几个原因:第一,FPGA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并不需要FPGA的真正性能,更多的是扩展和来出发的;第二,现在无论是X家还是A家(这个应该说是I家了吧),都集成了丰富的IP核,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许多的第三方提供的IP,这些IP的提供能够让你直接使用,不再纠结于IP本身的开发,大大减少工作量;第三,X家还是A家都已经推出了C转硬件描述语言的开发工具,在我看来这些功能可能会让不少多年深耕RTL工程师口吐鲜血。这些工具的诞生,又大大降低了硬件描述语言开发的成本。回想当年某半导体公司的研发主管面试我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verilog不是英语,你每写一句脑子里就应该有一个电。现在想起来,这种能力素养只能应用在很精专的领域。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讲述了嵌入式的门槛问题,好像把嵌入式贬的一文不值。那肯定不是我的初衷,上述论证的前提都是一个:入门。
曾经,我们谈论嵌入式门槛高,是因正的嵌入式是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去把握,硬件包括从一个器件的选型到布局布线到EMC,软件从底层的内存分配,系统调度,到算法到最上层的云。光这句话我想就已经够任何一个人付出巨大的不懈地努力了,既然如此,是否是青春饭,也应该有答案了吧。然而,入门的门槛确实不高。
另外,至于软件开发是否是青春饭的问题,在知乎上已经讨论不少,感兴趣可以搜一下吧,这里不展开了。
这里面有一个想法想跟题主和各位分享的:认清将和匠的区别,是成为一名优秀工程师的前提。门槛低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切入点介入这个领域,成为一名匠,而如何成为一名将,才是我们入门之后的主要议题。
//--------------------------答案更新2015.2.6--------------------------------//
你瞧售楼处,豪车试驾区,多少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只需要笑脸客气,拿钱拿到手软。真让你上,你未必干得了。
如果想凭手艺吃饭,即使情商差点,大家因你技术有两把刷子,对你有加。销售同事,待你如婴儿一般照顾有加,吃饭住宿全不用操心。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场大雨,使成都的天气渐渐转凉,而似乎一夜之间,作为互联网三大巨头的BAT(即百度、阿里、腾讯),也悄然在招聘市场上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三巨头的压缩招聘以及近半年来资本市场对于互联网行业投资热度的冷却,是在预示着互联网寒冬正在随季节悄然而至吗?
我从来不相信虚拟世界的东西,就像人类从来都不信任人工智能一样。但是我们似乎却无处不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打车软件让出行更加便捷;京东合作永辉、阿里搭档苏宁让O2O更好的服务于人;智能化设备逐渐接管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这种种便利反过来也印证了当下发展火热的“互联网+”带来的全新生态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所以,互联网行业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我想,也许是的,但并不是对于所有的互联网产业,作为大国之本,真正强大的制造业从来就没有淡出过人们的眼球。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中国新一波生育潮爽约,鉴于目前越来越多的适龄夫妇由于越来越高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减缓了生育的步伐,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诸如“单独二胎”等放开生育门槛的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于是这种人口问题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国家老龄化负担加重,而年轻劳动力储备不足,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劳动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许多传统企业和公司因为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而陷入泥潭,而一旦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接替“世界工厂”成为新的制造业。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努力让“中国制造”不断推向全球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我一直想去的一个国家——,曾因严谨、专注甚至是苛刻与刻板的制造而享誉全球,为全球工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在当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浪潮中也没有闲着,适时地推出了“工业4.0计划”的新战略。
引用百度百科中对于工业4.0概念的解释,即“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这条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2013年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上,而工业转型在各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令世界为之。
于是,在2015年,中国也适时地推出了自己的制造业发展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这份规划通过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来实现中国制造业转型和综合实力提升的目标。
而面对大跨步迈向工业4.0的,中国的制造业还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劳动力成本将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
为了重塑制造业昔日的辉煌,调整自身的产业布局,向更加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制造业迈进,由美国领衔的众多国家,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一场创客运动。
仔细分析这段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十分重要。当初进军互联网的时候,杨致远和费罗并不是为了盈利,他们为了做免费的门户网站自己的心血,而在互联网早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为他们积攒到了自己的客户,于是才有了现在的雅虎。
有些事情并非是为了盈利而选择去做的,只有这样,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创意才能够涌现出来,而不是产生之初就被别人觉得疯狂而被放弃。
在马克·哈奇的《创客运动》和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两本书中都提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创意,也许,这些不走寻常的创意,通过去做,往往能够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闪亮的地方。
而另一个名词,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我认为,众筹是由创客运动而催生出的另一种筹资和投资模式,在这种投资模式下,人人都可以是创意作品的筹资者,人人也都能成为别人的创意项目的投资人。
于是一种新的资本流动平台了,Kickstarter、Indiegogo以及国内的点名时间,京东众筹等众筹网站的兴起同样也是小微企业及个人创新创业者的一个机遇。
如果能够抓住这股潮流,也许不但能够在互联网+市场中分得一笔羹,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双手改变世界,于人类。
2014年9月,在公开场合发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的大军中,以创新带动创业,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变成宝贵的人才财富。“万众创新”的源头正是解放了普通人创新的创客运动,而“大众创业”的资本保障则对应着目前不断兴起的众筹模式和同样对创新创业产品抱有浓厚兴趣的投资公司。
从的文字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了目前国家发展政策的导向以及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挑战的现状,但这些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作为伴随着一波互联网浪潮步入大学,走进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我们,肩负着未来互联网行业国际创新型人才储备的,而尤其是作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发展计划”的一员,更是担负着大学工科领域教学试点的重任。
现在很多人由于自己专业的缘故,只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本专业,本学院,却忽略了整个学校的资源,软件的只做软件,硬件的只搞硬件,硬生生将二者剥离开来。
然而,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正是跨界与融合,如果还是以局限的眼光去看待目前所学的知识,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
3.专业理论课难度大,学习内容过于系统。中国大学的教育制度和学习模式是近代仿照教学模式设计的,而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察觉到了一些教育模式上的不合理并进行了。
站在大学教育创新与发展最前沿的斯坦福大学近日提出了大胆的新设想,将本科学制由四年改为六年,学生不需要一直在学校里接受课程教育,可以选择任何时候进入社会工作或者回校学习。
而当前的系统学习模式所带来的,则是由于无法快速通过实践和工程来巩固知识,导致学用脱节,一些本来非常重要的知识被快速地遗忘,于学生于老师,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4.项目开发周期长、所需知识较广。完成一件嵌入式产品并不像完成一件其他的作品那样简单,嵌入式需要机械、电子、软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只有当这些知识被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只有着共同理想,配合默契的团队,才能够真正完成一件完整的嵌入式产品。
也许开发一个嵌入式产品的周期,已经能够完成五十个应用,一百个网页制作的任务了,这样漫长的开发周期也是让一些人选择退却的原因。
综上,无论是热潮还是寒冬,资本还是泡沫,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仍是前途的,这不仅是政策的肯定,也是时代的必然。
而作为这波浪潮中的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在未来不断变化的格局中留出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看我们每个人对自身综合实力的考量了!
先说结论:给了面试机会的公司,全部通过了每一轮面试。面试了4家公司,拿了4个offer。大部分公司简历没有通过。【硕士985 本科双非】脖子上有痣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