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超大的显示屏缓缓从汽车前滑过,显示屏上清晰显示出汽车内部构造的“透视图”;点亮灯箱广告,原本静止的图片上,河流中的水波荡漾起来,大厦里的灯光也亮了起来在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用投影屏幕向记者展示了一系列AR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产品。 ”90后创业者韩东成自豪地说。2016年8月,韩东成选择AR(增强现实)技术作为创业方向,和小伙伴一起成立了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底,这家年轻的科技企业获得了800万元首轮融资。
通过创业,韩东成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奋斗目标,也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带动了更多劳动者就业。“一开始公司就两个人,现在增加到了18人。上个月,我们就招了2个3D模型师和文案专员。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今年公司还要招聘更多员工。 ”韩东成说。
2017年,我省精心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青年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八大工程”。创新创业贷款“整贷直发”模式,试点“社保贷”,扩大个人和企业贷款额度;建立青年创业引导资金池;建成青年创业园14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61个,提升省级农民工创业园350个。月均新增市场主体5万多个,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
舒城县百神庙镇中心村,在一间挂着“扶贫驿站”牌子的农房内,20多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制作竹工艺品。“我身体不好,以前只能在家带带孩子。今年村里建起了扶贫驿站,我就来这制作工艺品,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陈兵荣说。
就业扶贫驿站集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保中心于一体,是我省的创新举措。其中,就业扶贫车间着力破解年龄偏大等导致的出村“就业难”和县域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工难”;电商服务中心解决贫困劳动者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销问题;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保中心解决偏远乡村贫困劳动者就业、社保服务问题,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省共建设就业扶贫驿站958个,吸纳贫困劳动者1.13万人。
2017年,我省还不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大数据支撑,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建成“阳光就业”网,46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并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和微信小程序,开创“移动互联+就业”新模式;同时,还打造了集能力测评、创业培训、项目对接等“八大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云平台。
过去的一年里,我省主动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就业转型,城乡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来自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8.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7%,同比增长2%;失业人员再就业21.4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5.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8%。 2017年1月至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11%,同比增长0.34个百分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千千万万个像“东超科技”这样的小企业成长起来,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有质量的就业岗位。因此,要更加积极地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大,加强对灵活就业、新的就业形态的支持。同时,在继续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与人力资源配置、从业人员培训相衔接的带动就业机制。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