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java培训
  •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IT治理
  •   近日,“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作了题为“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IT治理”的主题报告报告分别从形式与任务、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实践、他山之石、探索与思考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与IT治理的情况,下文内容节选自该报告

      可以说当今世界上有两件事: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全球化,这两个进程实际上相互交织。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两个交织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深刻影响,这是宏观的角度。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讲也产生了几大变化,具体地讲就是: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上会发现:很多学生看手机或是使用笔记本,却没有认真。为什么?原因是:他们有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实际上这个方式还变成可以发布信息、信息的渠道。这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有非常深刻的变化,所以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大家一定都看过一副漫画:一桌家聚餐,结果都是各自低着头在那发微信,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意义上教书育人、知识等的学校自然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我们就需极大地改变学习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形式。总之,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大学必须应对的挑战,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创造空间。

      我简单地提一下信息化的战略。2012年11月,党的报告: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可以看到信息化被提了高度。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习同志亲自任小组长。会议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须统一谋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

      随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重要的部署。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2015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从北京大学(下文简称:北大)来讲,2012年北京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前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实现在头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信息化要基本:师生员工离不开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各种服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离不开各类信息系统的支撑;大数据为学校的决策过程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信息化支持、服务和保障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整体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目标: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有效支撑教学、科研、大学治理、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赶超世界一流大学。

      北大的服务对象确实是很大的。我报告中数据覆盖的范围包括:燕园、万柳、昌平、园、教工宿舍区。个人用户有5.7万,包括:教职工1.5万;学生3.7万;其他人员0.5万。单位用户474个,其中:职能部67个;院系61个:研究中心346个。

      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校园网、电子校务与信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教学信息化、电子文献资源、高性能计算、标准化体系。

      北大是国内最早建设校园网的高校之一,1989年开始建设,到今天已经有27年了。我校校园网始于“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它的特点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用户活跃、使用率高。学校基本数据包括:主干带宽:10G、出口带宽:13G;信息点:11万个、联网楼宇:367栋、覆盖率:100%;网络设备:2,900台、无线万台、学生宿舍覆盖率:100%;日均上网用户:3万人、在线万台(其中无线万余台);邮件活跃用户:4.2万人、老师邮箱:10G、学生邮箱:5G;校级服务器:230台、网站:1,283个、数据存储:900TB、容灾:500TB。学校信息服务有:北大主页、电子邮件、DNS、用户管理、上网认证、院系网站;视频会议、VPN、入校代理、IPTV、故障申报;防火墙、杀病毒、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与、保密管理;正版软件、短信服务、24小时热线.电子校务与信息服务

      1992年北大建设了国内最早的校园网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到今天已经有24年了。目前电子校务平台已形成规模:该系统以学生、人事、财务、资产、办公、科研管理工作为核心的、覆盖管理主要业务范畴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实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面向全校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我校构建了一个数据安全保障及服务体系,保障平台的可靠运行,其如下图所示。该系统全面支持协同办公和信息服务,有26个业务系统,支持22个职能管理单位、41个教学院系,用户数6.8万人(含医学部),每日登录/操作用户数1.08万人次,支持服务器84台,7×24小时运行。

      我校管理体系:归口管理,统一指挥。北京大学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我校技术支持体系包括:三个安全防护层面,如下图所示。

      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推进,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漏洞都可以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我们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进一步健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逐步取消二级出口,将互联网出口汇集在网络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一安全策略和管控;逐步取消二级域名,实现统一安全监测管控;全方位、周期性实施全校性安全监测,不断缩短周期提高精度;购置专业安全服务,对重点网站、信息系统定期进行专业性主动渗透测试。我们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责任意识。

      教学信息化:首先,教学信息化,包括建设:多教室;北京大学教学网——Blackboard learn 9.1;慕课等。其次,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信息化;网等。最后,教学支持信息化:培训、咨询等。北大的多公共教室有278间,教室总计304间,覆盖率92%。多公共教室中普通设备有:中控、电脑、投影、扩音等;专设备包括:录播教室3间、音乐欣赏教室1间、互动反馈教室1间、远程交互授课教室2间。Blackboard教学平台情况是: 课程总数:15,274,注册用户:4.9万人,其中活跃课程数:1,890,活跃用户:1.3万人,平均每日6000用户登录访问,每月浏览页面30万次。北大慕课的情况是:2013年3月:项目启动,9月:在国际两大著名慕课平台开课,edX:4,Coursera:3;2014年3月:采用Coursera技术,搭建北大专有慕课平台“北大课程在线(MOOCS&SPOCS)”;2014年5月:获阿里巴巴支持,开发“华文慕课”平台,2016年正月初一,32北大课程同时;共开设课程:91,开课次:大于170次;注册学习者:大于150万,来源: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课人数:大于1万;建设目标:五年内推出100课程。北大优质课程资源包括:制作了北京大学的名师课、精品课、通选课及普通课等课件:3500小时;制作优质课程:248;覆盖专业:108个。我们的网:累计发布信息:8642条;可点播视频:2719个;日平均点击率:3000次;最高日访问量:22899次。

      北大在国内高校中不仅以馆藏最丰富著称,还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享誉。我校各种数字资源学科类齐全;引进的国内外数据库:515个;电子期刊:52,450份、电子:1,145份;各类电子图书和学位论文等:280万册;多实体资源:大于53,000件。同时,资源的访问量飞速增长:电子资源检索频次:大于1亿1千9百万/年;电子资源全文下载:大于1,900万篇/年;多资源在线万次/年。我校数字扫描加工的古文献、图书、学位论文、教学参考书和旧报刊等资源超过2TB。拥有近15个TB本地数字资源,每年以7-8TB速度增长。“未名学术搜索”实现基于海量元数据仓储的新一代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检索,轻松搜索图书馆所有学术资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及其全国文理文献信息中心和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教育部直属的情报机构都设在北京大学

      北大高性能计算的情况是:1963年购买第一台103计算机,成立计算中心,隶属数学力学系;1973年8月拥有北京大学与北京电厂等单位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电子计算机–150机;1984年购置国霍尼韦尔公司的分时多用户DPS8/52计算机;1997年底IBM公司赠送S/390主机;2001年7月购置IBM RS/6000 SP3高性能计算机;2005年购置HP Beowulf高性能计算机,2012年退役;近期计划购置300T Flops计算能力高性能集群一台,规划5年建设3个主计算平台,并滚动发展,总计算能力达到1000T。

      北大标准化体系情况是使用国家代码标准:13项——行政区划、性别、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关系、面貌、党派、婚姻状况、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干部职务、学科分类。2010年1月实施新的人员、单位编码标准 :学生、教职工、合同制人员编码、单位编码;覆盖校本部、医学部、深圳研究生院。我校制定若干软件开发标准:软件编码标准、数据库命名与编码规范、统一用户服务集成规范;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号: GB/T 29808-2013)国家标准的制定,2014年5月1日实施。

      前面说的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看一看这个信息化涉及方及其角色,上级机关、职能部、院系,直属附属单位,也可能是跨部的系统,比如后勤的、学工的等等,可能涉及到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从人的角度,教师、学生、各级负责人等等;从最早的软件开发或者系统,那你就有一个需求方,有一个提供方。这些方方面面各种不同的角色在大学的信息化当中是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第一人员全覆盖,这里面每一个人都在信息化当中,或者都是利益相关者,工作是全覆盖的,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都跟信息化密不可分的。第二是多重角色并存。比如说一个老师他可能需要用教务系统,他当班主任又涉及学工系统,他作为一个职工又是人事系统里面的一员。第三是各种数据并存,基础数据共享。实际上大量的公共的数据,基础的数据是应该共享的。

      建设目标:从最早80、90年代开始,主要是实现业务系统电子化,提高效率为目标逐步转为支撑部履行职责,提高效能;

      另外有两个层次的问题: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谁提出做什么、如何决定做什么、如何做成等。IT治理就是为鼓励IT应用的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IT治理要明确由谁通过何种途径决定做什么,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配置。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有效融合,包括:以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相应IT建设运行管理机制;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构建稳定、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 。这样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

      国是发达国家,很多地方做得比我们早,考虑遇到的问题也比我们早,他提了一些,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他大概比如十年二十年以前他们就在讨论,做了一些思考。国人重视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大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前瞻性政策和战略研究对大学信息化发展尤为重要。他们以教学、科研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为核心,涉及学校管理架构方向 。他们IT治理涉及学校方方面面,教师、学生的和代表需在IT治理体系中得到体现。

      还有就是跟人有关的政策和战略,他特别强调变革为核心,就是信息化实际上要推动变革,还有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和代表都能在治理中得到体现。简单讲,我们考察了他们有两种管理结构:Hub & Spoke (中心辐射结构),典型高校: UC Berkeley;Parallel (并行结构),典型高校: UCLA。

      他们信息技术规划委员会(ITPB):UCLA IT远景目标、战略规划和政策;学术评议会(Academic Senate)与学校管理团队的联合体,包括学术评议会和学校行政管理主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代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委员会(CITI);确立新建IT计划优先顺序、审核与协调IT计划、推进IT计划;由主管财务、预算和资金计划的副校长永久担任,副从学术团体中选择一位资深教授担任;委员会组成为高级学术管理者和学校行政管理者。通用系统委员会(CSG)IT治理过程提供技术和操作上的专家意见,统筹集中化与分布式的IT项目行为;委员会是UCLA行政管理的缩影,常务副校长、学院院长、副教务长或其他部主管都指定本部一位代表参与到该委员会,该代表是所在部的I T主管。

      决策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05年11月成立,2016年4月更名。该部统筹协调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制度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2005年。规划编制、建章立制、经费管理、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统筹协调。

      技术支撑部:计算中心(1963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973年)、图书馆(1898年);校园网、电子校务、信息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教学信息化、电子文献资源、高性能计算。

      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职责:统筹协调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制度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审议、论证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安排项目建设经费;审议其他重要事项。组成包括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学校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在学校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负责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管理思:依据“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管办分离”原则,完善机制、规范制度,统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强校内信息化资源整合,不断改善信息化软、硬件,优化各类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规划制定:2011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调研世界一流大学信息化经验,结合北京大学信息化现状,提出“智慧校园”建设设想;2012年学校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建设智慧校园纳入其中;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着力营造智慧校园”的信息化战略目标;2013年学校将建设“智慧校园”纳入北京大学“2018行动”计划;2014年11月《北京大学智慧校园总体规划》经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获原则通过。

      加强统筹与整合:不是在技术层面上,而是管理方面、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面深化。在学校层面理顺关系,加强顶层设计,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加强廉政建设和预防的要求,借助学校信息化平台,推进涉权事项的网上办理,约束岗位行使,控制运行流程,防止跨越环节办理,增强办理流程前后环节的制约,设置办理条件的核对程序,发现并记录违规操作,实现对运行全过程的痕迹管理

      大数据时代:须努力提升信息化对决策的辅助支撑作用。信息化社会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数据;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对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为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和保障;海量数据是大学师生员工方方面面活动最原始、最鲜活的记录;做好标准化工作,做好保存工作。

      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等工程技术层面的工作,相当于修桥铺;信息化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径,融合在各个部、各个院系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因此信息化必须一把手挂帅,依靠全校上下一起来做,单靠职能部或者技术部是不可能做的。

      队伍建设问题:要通过理顺关系、深化,探索与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相称的用人机制和投入机制,特别是基层信息应用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机制;各院系共享专业技术人员。

      信息安全问题:习同志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系统是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推进,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漏洞都可以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二级单位网页、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应用系统、移动终端APP等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建立高校战略与IT战略互动、融合的IT治理机制。IT治理的组织结构应从学校战略发展出发而不是从系统需求出发,明确IT治理角色,明细职责与责任。成功的IT治理不仅CIO参与,其它部主管也须参与到流程批准和决策制定的工作中。有效的IT治理首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基础设备,也不是先进技术,而是要确定IT决策模式,明确定义职责、分工和决策权范围。识别IT治理相关需求,制定有效的线图。对学校IT治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与诊断。结合自身实际统一规划、设计并建立与IT决策相关的各种制度、IT战略、IT原则、IT标准、IT架构、IT管理政策,以及各项具体任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