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IT行业新闻
  • 2021年中国IT产业的规则实践元年
  •   经历了一个“”的春节,2021年正式开始了。对于中国本土的IT行业来说,2021年极有可能成为彻底改变的起点。因为在2020年,三件事情的发生,传达出国家对中国科技和IT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彻底调整的意愿:“新基建”概念的提出、蚂蚁金服被约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发布。

      2002年3月4日,中央局常务委员会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立刻成为产业界、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热词。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从三个方面定义了新基建,明确了从新基建到数字经济的一条循序渐进的进阶轨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

      应该说,“新基建”的提出,事实上将科技和IT产业,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最深入的融合,明确了IT产业在未来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新基建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框架,为中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试想,当数据中心、云计算、5G等原本“昂贵”的IT资源为“落入寻常百姓家”的公共社会资源——类似高速公、高铁等基础设施——企业用户使用成本更低,获得方式更便捷,其寻求改变的动力和勇气也必然更大,受益也就更明显。

      与此相比,蚂蚁金服被约谈,则反映出在政策层面,国家为以往处于“成长”中的IT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划定了法律法规的市场行为红线。

      如果一定要给中国IT企业进行分组的话,那么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用更接近用户端(2C)、更倾向于用更短的时间和力度,对传统的商品(包括服务)交付模式进行和优化,以占领市场。从积极的角度看,这种互联网模式的迅速成长,的确为中国中国IT产业带来朝气,也给中国产业界带来了升级换代的信心和经验。但是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发展模式的阶段性作用已经完毕,下一步,IT能力需要向更多的行业、更细节的业务领域,而不能仅仅停留在2C的一端。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10几年时间里,互联网模式高速迭代、高速成长的特点,在造就了众多商业同时,也给中国的IT产业带来了颇多浮躁的“成长”的风气——适当为这种模式制定规则,不仅能够整个IT产业发展的健康持续,而且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也具有规范作用。

      在2020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联合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一个月以后,2020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再次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12月24日,央行官网发布的通知公告称:约谈内容为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就约谈情况回答记者提问中提到,对于蚂蚁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金融管理对蚂蚁集团提出了五条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依法持牌、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个人数据隐私。三、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金融活动。五、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新的消息显示,蚂蚁金服已与中国监管机构达成一项重组计划,根据该计划,蚂蚁金服将转变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在2020年,除了通过约谈蚂蚁金服,给“成长”的互联网企业“立规矩”,制定明确的法律边界、清晰的商业规范和更严格的价值取向外,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一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科技”话题的阐述,也明确了未来中国科技和IT产业,将专注核心技术本身的创新。

      “十四五规划”中除了强调“把新发展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通过大量篇幅阐述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相关的国家层面战略。

      对于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同时,还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很显然,投入更多的关注在硬核能力的提高——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等——并将以往对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经验,推广普及到更广泛的技术层面(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更多的场景,将是下一个阶段中国IT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战略。

      科技领域的地缘竞争,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对于中国的IT产业而言,在IT成正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包括政策和社会都希望有更多核心技术、而非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创新占据上风的大下,中国的IT产业将呈现怎样的一种趋势呢?

      2021年1月,专利数据库提供商IFI Claims发布(截至2021年1月)的全球250个最大专利持有者中,中国共有8家企业和机构上榜,其中,其中华为以17112件专利位列第24位,京东方专利数为9373件,位列第57位,联想集团有6648件专利位列第82位。其后分别是:TCL5823件专列位列第91位,中兴4878件专利位列107位,大学2318件专利位列215位,腾讯2311件专利位列218位,海尔智家2028件专利位列235位。另外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从2019年起,首次超越国成为通过WIPO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很显然,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在核心技术创新上,开始发力。而这种持续的技术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反哺和倒逼中国的IT产业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

      无论是物联网、5G,还是区矢野浩二老婆傅晶块链,从技术到应用的过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对于中国的IT企业来讲,其在投入精力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的同时,必须投入更多的关注,在于不同领域的业务场景创新和应用。这样才能使得IT能力真正有机会被应用到包括工业、农业、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并且从最初的交付环节,深入到真正的业务层面:不仅让具体的用户和消费者感受到IT技术带来的便利,更要让从业者和整个行业,通过融入更多的IT能力,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行业间的分化将日益清晰,于是,IT厂商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行业作为主要商业对象的倾向,将更加明显。

      毫无疑问的是,华为让中国的5G技术获得了与世界上的其他同行同场竞技的机会。而这种情况在未来将会更多。根据 IDC 的数据,2019 年国内传统部署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华为数据库以 6.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五,排在 Oracle、Microsoft、IBM、SAP 之后;阿里巴巴以 5.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六;而传统数据库厂商南大通用和金仓分别以 4.2%和 2.7%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七、八位。与此同时,2019 年阿里巴巴在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以 48.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以 20.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AWS 以 10.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可以想象,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和数据上云的持续,在云化数据库领域,中国本土IT产品将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而与此类似的领域还包括AI、物联网……而这些单项技术的持续本土化,将成为中国IT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开始。

      技术需要沉淀,知识需要积累。与以往“快鱼吃慢鱼”的发展模式不同,更加专注技术会让整个IT产业逐渐“慢”下来,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视对行业知识的积累,对客户需求的关注,以及对技术方向的选择。因此整个IT行业的节奏将更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从以往的高歌猛进转变为沉稳有力。企业用户因此将得以获得更有效且更持续的产品技术支持,从而有时间、有精力真正做好IT与业务的融合,而不必一味追着新兴IT技术奔跑。

      应该说,随着新冠疫情和地缘科技竞争的突然爆发,中国的IT产业到2020年开始,真正拥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思——说是“一夜长大”都不过分。但是所有的发展规划还需要一步一步去实践,所有的技术逻辑和商业规范还需要一点一点去构建和制定。无论如何,希望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IT产业可以真正踏上自强的发展之。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