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普及推广校园足球方面,厦门又前进了一步。今天(4月2日)上午,市教育局公布了支持厦门校园足球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记者从方案中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厦门将逐步实现中小学足球教学课成为必修课,到明年,足球运球等基本技能还将纳入体育中考考试的选考内容。
目前,厦门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而足球课程在全市中小学校园展开和普及从今年正式开始。今年上半年,以厦门二中为试点,将利用开发好的足球校本课程,开设足球教学课,并在下半年铺开试行到部分足球特色校。到明年下半年,所有特色校开设足球课程要全部落实到位。
市教育局副局长 任勇:我们会在二中的基础上,组织教科院足球专家,编一本地方用的足球教材,教材涉及到足球的基本性能,安全防范以及足球文化,会在这里面体现。
从今年到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厦门将把足球课纳入必修课,小学、初中足球特色校每周都要开设1学时足球课,高中每学期不少于18课时,全市其它普通学校每学期要开设10课时左右的足球课。到明年,足球运球等基本技能将正式纳入体育中考的选考内容。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任勇:项目还没有最后定下来,肯定是在普及基础上,不排除在高分的时候,有一些小的提升。
2017年前,厦门将创建16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其中大学5所、高中20所、初中40所、小学100所,同时鼓励学校组建女子足球队,并加大对足球特色校的投入,今后学校周边空地都有望成为适合足球基本训练的场地。
同时,我市还将在厦门二中和全市六个区,建立七个青少年足球培训,同时贯通四级联赛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将建立校园足球联赛。今年教育部还将送教上门,派出三名外教进入厦门的中小学。在今年厦门招聘的中小学教师中,体育老师也是最多的,并且都倾向于足球专长,这也是为了配合校园足球的发展和普及。
回答:我在这里想谈两点:一个是弄清校园足球发展的最终目的。二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必须尽快跟上。至于足球本身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事业,它的振兴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校园足球计划应尽量激发孩子的足球兴趣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校园足球在国内不是第一次提出来,N年前就有了,包括“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这么多年都基本停留在口号上,最大的问题是目的不纯,为了功利违反足球运动的规律,结果面子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这是的教训,对现实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包括对我们现在要搞的校园足球计划。
把足球列为必修课和选考的项目,我想这本身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不要只是为了考试而学足球,即便这样的计划免除不了功利的一面,也应该把它降到次要的层面。我想校园足球发展的目的应该是尽量激发更多的孩子对于足球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会是因为考试而产生的。我现在挺关心将出的学校足球教材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能激发孩子们学足球练足球的兴趣?能不能接地气很关键。这里就举个日本的例子,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亚洲足球弱国变成今天的亚洲一流足球强国,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制定了符合足球规律的长远规划并落实执行,其中也有校园足球计划。但这其中,有一本叫《足球小将》的漫画必须说一下,这部漫画实际成为了许多日本孩子踏上足球之的启蒙读物。象这样深受孩子喜爱从而激发兴趣的启蒙教材,我期待也能出现在我们校园足球的课程里。
基础配套欠账多,要激活已有资源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与校园足球发展的相关配套设施我们是有欠账的。但是现在得想办法尽快跟上。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能让孩子有踢球的地方,这是最低的要求。新建一批足球场,培训固然好,但是盘活已有的资源同样很重要。厦门曾经也发展过足球,还是有一些储备的,包括足球和人才,但是可惜前些年都荒废流失了。能不能透过校园足球计划去激活这些储备,这是比较实在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
足球的最大价值在于孩子团结协作
校园足球本身也是一个体系,现在我们有了一些重建的样子。我想最终要评价这个计划是不是成功,当然可以看看很多具体的指标,增加了多少场地,搞了多少比赛,成绩如何,足球人口增加了多少等等等等。但我想,校园足球最成功的一面,应该是通过足球运动教给孩子们如何团结,如何协作,顽强拼搏,共同承担。而这恰恰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普遍欠缺的性格特质,这应该是开展校园足球最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