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整合文化资源为基础,凝炼和提升川大文化形象
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挖掘整合校内各类文化资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凝炼和提升川大文化形象。近年来,学校实施了各类馆藏资源整理发掘工程,出版了“馆藏精品”、“校史传记”、“人文风物”、“人物川大”等系列文化精品书籍;完善和升级了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完成了校园道和建筑的重新命名;开展了校风、教风、学风、文风、机关作风等“五风”建设,让川大文化有了更鲜明的载体、更直观的体现,重塑了学校文化形象,全面推进了川大文化和川大的建设与。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动文化育人工程
学校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一、二课堂紧密结合,全面实施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文素质普及课教学、人文社科专业课教学、“四馆一廊”等人文教育及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及校外文化活动或文化服务实践等“五位一体”的文化育人工程。学校建设了一批以“川大人文大讲堂”、“川大人论坛”、“尊经论坛”为代表的文化学术;创立了“川大”、“挑战杯”、“凤凰展翅”、文化节、志愿文化节、外语戏剧节、读书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对学校人文教育实践、人文景观和重要文物建筑(遗址、场所)、文化场馆的及开发建设,使校园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育人功能依托校园活动与校园两大平台逐年提升,引导师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物质中教育和激励。
学校实施数字化宣传平台建设,完成了校报、电视、网络三大宣传平台的数字化和提升工作,开设了学校微博、微信,全面加速了对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文化平台与文化形态的探索,积极打造全方位的文化网络建设阵地。在新上推进党建、团建、社会实践、人文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栏目建设,重点建设了“学术看板”、“菁菁校园”、“文化视点”、“图片川大”、“故事川大”、“百年藏珍”、“锦水艺文社”等网上文化专题专栏,并加强了文明上网教育和网络规范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等正能量在校园网络的,积极唱响新思想文化主旋律。同时,学校着手实施校园网主页及新闻网站形象改版优化工程,让新版主页成为川大的“文化名片”,进一步彰显百年名校的文化形象、文化气质、文化品位和努力建设一流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文化气魄。
四、以与社会文化新闻合作为契机,发挥好大学文化引领、文化服务社会的作用
学校联手社会重要新闻、文化单位构建高层次、高规格的文化平台,尝试将新闻宣传、文化、人文社科建设三者相互结合与融入,全力打造校园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及精品,发挥大学文化及学科资源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和服务作用。与日合作举办 “巴蜀文化与文化强国战略”论坛,推进了学校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历史、哲学、教、民俗、旅游等学科的建设,推动了对巴蜀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与日举办 “大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论坛等,率先在全国高校提出“增强大学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命题,为学校人文社科新一轮繁荣发展计划的启动吹响了号角;与综合频道合作举办的《毕业歌》四川大学专场,充分展示了学校百年文化传承、注重文化育人和文化引领上的重要成绩,有力打造了川大校园文化品牌,扩大了学校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