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一年搞校园足球走对了子”,深圳市罗湖区文体局副局长李少明7月29日下午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起教育部决定建立健全从小学到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的新闻和前不久结束的罗湖区校园足球联赛,他的声音中都透出兴奋。深圳市足管中心主任李少辉说,目前深圳市、区两级的校园足球联赛赛制完善,各有特色。按照教育部发展校园足球文件的,未来深圳校园足球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大。
市区级联赛各有特色
深圳市的校园足球联赛包括小学男子甲组、乙组、女子组以及初中、高中男女组总共7个组别。在刚刚结束的2013~2014深圳市校园足球联赛中,共有106所学校161支队伍、2312名运动员,参加了这7个组别的1056场比赛。
深圳开展校园足球活动4年多来,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得到了全国校足办的高度肯定。2013年,深圳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评比中获得了全国校园足球联赛优秀单位、全国校园足球活动优秀宣位、全国校园足球培训优秀单位三个一等,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深圳校园足球的普及,令体教结合培养人才的子初具雏形,彻底改变了以往完全靠引进运动员组建深圳市代表队的模式。2012至2013年度,深圳共有15名学生入选各级别国家少年。
深圳市校园足球联赛是建立在各区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之上的,而罗湖区首创的校园足球联赛模式,则成了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的一个样板。
罗湖校园足球联赛有一个非常抢眼的口号——不一样的校园足球,每个人都是明星。这个被冠以“全明星计划”的创新联赛模式不仅组织足球比赛,还组织小记者团采访比赛和小小足球明星,组织有关校园足球联赛的漫画、征文和拉拉队大赛,结果参与这个计划的学校,真正形成了全校爱足球、师生齐上阵的热闹场面。
校园足球大有未来
其实在听到教育部表示要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联赛的消息之后,最兴奋的还是基层的体育老师和足球教练员。翠园中学在上赛季深圳市校园足球联赛中拿到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名,学校还涌现出段刘愚、赵世杰等明星球员。不过对足球教练文武老师来说,把这些优秀球员破格招入翠园这个区重点中学,难度还真是不小,有时候为了一个学生球员他不得不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好了,文老师说:“教育部明确表示会通过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我们肯定是受益者。现在翠园中学校队有4名少年国脚,以后还会吸引更多的足球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