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探析
  •       中央局委员、自治区党委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强调,“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

          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社区的内涵。“嵌入”的原义,是指一事物包容于其他事物之中或一个系统有机结合进入另一个系统之中的现象,表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相互嵌入”是一个新提法,是我们党治疆方略的丰富发展,也是在民族工作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相互嵌入”究其内涵,就是在保障各民族相对稳定的社会构成的前提下,通过引导性的相互嵌合,主动性的相互包容,互惠互补,形成新型的社会结构和社区,最终形成彼此紧密连结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相互嵌入式”,是各族群众在彼此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互相包含、互相依靠,是生活上的高度包容、感情上的深度融合、联系上的广度沟通。

          塔城地区有着“相互嵌入式”良好的传统和前期基础。塔城地区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2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数的47%。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塔城地区各族人民表现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社会主义道。各族群众相濡以沫,共抗外辱,相互离不开,就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被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全地区长期保持着各民族和睦团结、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已经初步奠定了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础。

          从领域看,塔城地区长期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政策,整个地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民族相互平等,互相尊重,充分享有赋予的各项。

          从经济领域看,全地区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重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种养殖业生产水平。各族群众在餐饮、流通、贸易等各个经济领域发挥各自所长,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经济实体,相互容嵌,各业并举,百业兴盛。

          从文化领域看,全地区各族群众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互相借鉴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进步的思想,在文化交流交融中催生了无数富有塔城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塔尔巴哈台,我的故乡》《之乡》已成为各族群众共同传唱的经典,大盘食节、蔬菜节、啤酒节等节日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节庆,红楼、双塔、楚呼楚泉已成为全地区各民族心同的地域标识,俄罗斯民族风情园、达斡尔民族风情园、江格尔敖包、江格尔文化广场已成为各族群众闲暇欢庆的共同场所,多民族共同构建了塔城特色的民族风情。

          从居住构成看,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共生共存、平等交往,成为塔城社会最为突出的特点。塔城地区的城镇没有单一民族聚居的社区,即使在平房院落区、楼房小区这类小范围居住中,也都是多民族混居。农村中基本没有单一民族居住的村队,各民族群众交错杂居,互帮互助蔚然成风,交流交往极为频繁。

          从语言发展看,各民族在自己母语中都吸收了许多其它民族的语言词汇。汉族人在日常交际中大量使用哈萨克等语言词汇,哈萨克语大量吸收汉语、俄语词汇,当地的维吾尔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明显受到哈萨克语的影响。

          从人口结构看,族际通婚比率高,民族混合家庭多和睦融洽。地方家庭总数27万余户,其中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占到7.5%,其中塔城市超过20%,塔城市的一些街道社区甚至达到了30-40%。塔城地区是自治区民族混合家庭比率最高的地区,而塔城市则是自治区各县市中这一比率最高的市。塔城市民白秀珍家庭四世同堂,45个家庭,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7个民族共同组成,家庭中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多种语言相互交流,春节、古尔邦节、圣诞节、沃其贝节各个节庆共同欢度,其乐融融,彼此密不可分,成为民族相互融嵌、和睦相处的典范。

          发展看,塔城多种教并存,人群和睦相处。塔城多种教的历史由来已久,目前有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东正教、教、等多种教活动。不同民族不同教的人们以及同一民族内不同教的人们都能和谐共处。如,柯尔克孜族群众部分藏传佛教,部分伊斯兰教,但他们之间没有发生过教冲突和争执,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塔城地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的形成,是长期的“戍边文化、口岸文化、包容文化、生态文化”发展的结晶。

          对塔城地区进一步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的几点构想:

          (一)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奠定“相互嵌入式”的思想基础。广泛宣传、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集中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运用各种介质,发动各类宣传力量,大力宣传塔城地区“相互嵌入式”方面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传承,宣传“相互嵌入式”的典型做法和模范典型,提高全地区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做好“相互嵌入式”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亲和力。

          (二)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生活基础。分地、县市研究制定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的政策措施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深入地谋划各民族嵌入式发展。采取经济补助、优化、教育资源倾斜等方法,对城乡规划、小区安置点、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进行规划,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形成相互往来、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进一步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培植感情。推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实行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少数民族村队的富裕劳动力资源赴各地务工、经商和居住,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增进感情。

          (三)积极推进双语学习,形成“相互嵌入式”的交流基础。只有相互交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才能相互尊重。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工具,是实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要件。应在全地区继续大力和推进双语学习,通过民汉之间“结对子”、“交朋友”、“一加一”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积极发掘塔城“戍边文化、口岸文化、包容文化、生态文化”方面的历史精华,打造富有塔城特色并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精品,让各族人民在享用大餐的愉悦中欣然接受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四)创新社区管理,创建“相互嵌入式”的基础。积极推进民族团区建设,动员居民投身到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去,引导各民族和睦聚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良性运作的社区生活模式。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融进塔城社区各项工作之中,积极引导居民保持好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把辖区的主流引领到和谐稳定上来。积极打造良文宜居,规范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管理机制并使之切实发挥作用,营造塔城“相互嵌入一家人”的特色风尚。下大力气建好社区多功能文化服务站,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丰富活动载体,提高群众文体娱乐活动参与率。

          (五)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夯实“相互嵌入式”的经济基础。把塔城打造成丝绸之经济带上重要的新兴战略节点,在自治区“五中心三、大通道核心区”建设中冲在前列。把握辽宁援塔的战略机遇,与辽宁联手把巴克图辽塔新区打造成国际性复合功能区,辐射带动全地区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各族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让发展的为全民共享。研究制定推进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图片来源:本刊资料)

          (责任编辑:张善波)

      责任编辑:王伟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