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孔子文化的起源,与中国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是互相渗透、互相成就的。我们有时候说文化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浸透于中国人的血脉,这是无法否定的。”@徐达内告诉大众网记者,我们今天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理论是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找到来源,但是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体现它的意义才是关键所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资深人@徐达内,读书人都应该来孔庙看一看。记者 李思 摄大众网济宁9月10日讯(记者 李思 尹海洋 贺亚林)为什么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为什么核心价值观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应如何时代的发展?《金融时报》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在“网络名人孔子故里行”活动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解答。“文化、孔子文化的起源,与中国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是互相渗透、互相成就的。我们有时候说文化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浸透于中国人的血脉,这是无法否定的。”@徐达内告诉大众网记者,我们今天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理论是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找到来源,但是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体现它的意义才是关键所在。“多元化本身不,的是形成不了一个最大公约数。”@徐达内在谈到多元文化及多元价值观时感慨地说,现代多元化的思想,尤其是互联网的多元化,如果形成不了一个最大公约数,那么价值观就会失范。如今,我们看到一些现象会感叹,其实都跟价值失范有关系。@徐达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一脉相承:“其实,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建立在核心价值观的这24个字上,如何从古代的典籍中找到理论基础,并化为今用,将核心价值观真正推行下去,那么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会是很好的事情。”最后,走在至圣先师的故里,@徐达内感慨,“中国的读书人都应该来孔庙看一看”。【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