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java培训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
  •   第64届戛纳电影节已经过半,正如当初预计的一样,整体状况似乎都在印证“大年”“小年”的潜在规律,除了很少的几部电影普遍口碑不佳之外,大多数电影都各自收获不少拥簇,《艺术家》、《生命之树》等电影更以其独特风格成为本届戛纳大热。而戛纳电影市场一开市就呈现出良好商机,对于华语片来说,不仅各均在戛纳各种上花大价钱购买广告位,明星们也没有闲着的到处走红毯叫卖。但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红火并不意味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唐三彩、3pinky/文)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提名名单公布的时候,《好莱坞报道者》就预测本届戛纳会变成金棕榈得主的大,事实上,电影节进行到现在(截止至戛纳时间18日)放映的14部竞赛片中,就已经出现了三位曾获得金棕榈大的导演,以及两位曾获得最佳导演的导演。而且这些戛纳的常客们都带来了没让人失望的电影。而在非竞赛单元中,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为本届戛纳电影节的其他电影带了一个好头,无论是格斯·范·桑特、金基德等戛纳老朋友撑场的“一种关注”单元还是《午夜巴黎》等影片,都让参加第64届戛纳电影节的记者影评呼过瘾。

      戛纳常客:达内兄弟望三获金棕榈 导演马利克“临阵脱逃”

      本届戛纳电影节竞赛片中不容忽视的电影《单少年》在戛纳时间14日放映,这部电影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导演达内兄弟“逢参赛必拿”的优良传统。自从达内兄弟凭借1996年的《一诺千金》在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引起瞩目后,他们在6年之间拿下两座金棕榈,分别是1999年的《丽罗塞塔》和2005年的《孩子》,另外2002年的《儿子》让奥利弗·古尔迈拿到戛纳影帝,2008年的《罗尔娜的沉默》则让兄弟俩拿下最佳编剧,这次《单少年》入围又会拿什么呢,他们会成为史上第一个(或第一对)三夺金棕榈的导演吗。

      《单少年》放映后立刻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评价,部分认为这部情节简单、内核丰富的电影打动,也有认为达内兄弟重复自己之前的数缺少新意。这个故事和达内兄弟之前的作品相比,在故事结构上极简,并没有交代前因后果和细枝末节,对此皮埃尔·达内表示“我不认为拍摄电影之前,我们应该去考虑影片承载了什么,这至少不是我们的方式。”在他看来,这个故事所要探讨的是爱的接受,而不是爱的原因。戛纳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给《单少年》打出了3.1的高分,并评价“这部讲述和友谊的童年故事的电影,在同类电影中本片肯定是佼佼者。影片把艺术手法和商业上的考虑结合在了一起,可以预料票房的成功。”

      不过到目前为止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价最高分是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勒阿弗尔》,得到了综合评价3.2的高分。导演考里斯马基向来受到戛纳力捧,他的“当代三部曲”——1996年的《浮云》、2002年的《没有过去的男人》、2006年的完结篇《黄昏中的灯光》——均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其中《没有过去的男人》还曾获当年评审团大。《勒阿弗尔》则是他继上一部电影《薄暮之光》入围主竞赛单元后,时隔5年重回这片福地。这部讲述移民问题的电影却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讲述,但也着和悲伤,尽管导演表示“好作品都是很偶然才出现的”,但得到过多次戛纳评审团大的考里斯马基,也许就差一座金棕榈的证明。

      本届戛纳电影节进行至今,最受到争议的电影当属泰伦斯·马利克导演的《生命之树》。电影在当地时间16日放映,此前对该片抱有很大期待,但放映结束之后,不仅有观众表示“看不懂”,结束时甚至发出了嘘声,但也有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极高的评价。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导演使用了大量充满了意味的内心独白及富有感与想象力的画面,讨论与生命相关的各种问题。《生命之树》其实早在去年就传言要入围戛纳,但导演和制片人在截止时间之前因后期问题临时撤回了电影,而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导演马利克也临时缺席,有记者猜测,因为他不想对电影中太多问题的疑问作出解释,因此“临阵脱逃”。而制片人的解释是“马利克认为应该由电影自己说话,让电影本身像一首诗歌或者艺术品一样存在,而不是用过多言语去给出解释。”

      “好莱坞诗人”泰伦斯·马力克40年内只拍了5部长片,《天堂之日》曾获197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细细的红线》则摘走了1999年电影节金熊,就算是毁誉参半的前作《新世界》,也被《电影手册》列入了新千年十佳影片的名单中。尽管戛纳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给《生命之树》打出了2.8的高分,但九成观众用“让人昏昏欲睡”或者“看不懂”来形容这部电影,一位来自国的影评人表示“我没想到马利克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电影的叙述节奏太跳跃,太多的隐喻成为理解这部电影的难题。”但也有一批力挺《生命之树》的“马利克太让人震撼了,他将自己的思考用电影的方式表示出来,探索人类起源,生命的开始发展和未来,这是一部能让人思考和震撼的电影。他已经成为电影大师级的人物。”

      惊喜不断:《艺术家》致敬默片时代 《佩特》黑色幽默获好评

      作为“惊喜影片”在最后一刻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电影艺术家》,放映之后成为当之无愧的“惊喜”。曾执导冒险喜剧《法国特工117》系列的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这部电影中完全转变了以往的风格,将观众带回1927年的好莱坞,导演哈扎纳维希乌斯解释电影的时间设定时候表示,“影片将围绕一对男女演员的爱情故事展开,男的是默片时代的大明星,女的则是不起眼的小配角,但有声片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艺术家》是近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唯一一部黑白默片,这在3D影片已经泛滥的今日,无疑是一次复古的冒险。《艺术家》放映时两千人的卢米埃尔大厅座无虚席,结束时更赢得开幕以来最热烈的掌声,戛纳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也给《艺术家》打出了2.8的高分。

      本届戛纳电影节至今另一部令人惊喜的电影是80岁老导演阿兰·卡瓦利埃带来的《佩特》,他也是本届戛纳电影节里年龄最大的导演。曾是易·马勒和爱德华·莫里那罗助理的他从1962年就开始执导故事片了,卡瓦利埃在1986年曾凭借《圣女德莱斯》夺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并在次年的凯撒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6项大。但在此后他却有16年的时间没有新作问世。直到2002年才凭影片《》回到观众视线。2009年,他携《伊莲娜》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次带来的《佩特》几乎没有什么技术人员参与,全靠卡瓦利埃一人完成拍摄。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他和文森特·林顿的不断会面与交谈,卡瓦利埃借此探讨了导演与喜剧演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影片之所以惊喜在于导演卡瓦利埃还原了和社会中的很多问题,用一种戏谑、荒诞和有趣的手法展示出来。这种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的“超现实”故事的风格也赢得了的一致好评。

      女性导演:朱莉娅·李作幼稚 河濑直继续晦涩

      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有两位女导演,分别是《睡人》的导演朱莉娅·李和《朱月之花》 的导演河濑直,不过两位女导演带来的电影都差强人意。《睡人》的导演朱莉娅·李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她的小说《猎人》还将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威廉·达福、山姆·尼尔、弗兰西丝·奥康纳等主演。《睡人》讲述了女大学生露西为帮补生计四处寻找兼职,她找到一个报酬颇高的“睡人”工作,在睡梦中被老男人猥琐,最终痛哭崩溃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导演作的关系,影片开始便透着稚嫩和不自信,甚至在放映了50分钟时才进入正题,事无巨细的表现,却没有剥皮揭骨触及本质。《综艺》评价它“隐晦得令人抓狂,几乎了观众需要了解的每个细节,尽管导演提供了一些关于露西私生活的线索,但这些都不足以建构出一个意义丰满的角色”,戛纳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也只给出了1.5的低分。

      曾凭借首部长片《萌之朱雀》就获得了获金摄影机的河濑直这次带来了第五部长片,这位和戛纳相当有渊源的导演在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上以《殡之森》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因此大家对她的这部以奈良县飞鸟地区为背景的《朱月之花》还是有些期待。但是电影放映之后反映普遍不佳,因为电影节奏缓慢且叙事凌乱,就算有奈良地区的景烘托,但对于观众的日本传统文化要求太高导致许多人甚至一知半解。截止到目前为止场刊Screen Daily尚未给出得分,但鉴于放映时候大量离场观众的情况来看,结果不会太好。

      其他单元:伍迪·艾伦献礼戛纳 金基德借机回归

      本届戛纳电影节带来的兴奋不仅局限于竞赛单元,从开幕片开始,就处于亢奋状态,不仅因为开幕片《午夜巴黎》带来了以导演伍迪·艾伦为首一众好莱坞明星,而且伍迪电影第一次将自己对法国巴黎的爱呈现出来,让法国相当受用。尽管电影对于观众的艺术史文化史的要求颇高,但依然收获了好评,《卫报》评论道“很喜欢那种关于过去好事物的重温,那早已远去的黄金年代,这部影片作为戛纳的开幕很合适。虽然不是一部会让你觉得是天才之作的电影,但是全片看下来很娱乐。”

      曾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和电影节导演的金基德这次再有新作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因忧郁症隐居多时的金基德亮相戛纳显得相当苍老和手足无措。在《阿里郎》里金基德人格般地扮演者、回答者和旁观者,并在中说出了无法继续拍电影的原因。戛纳观众对此作评价意见不一,显得两极分化,,有些表达了对金导演人生和的同情,有些则认为金基德部分对白只显得“自恋”,影片也显得有点不知所言。看过电影的李沧东也不愿多谈,只是说:“我感到很难过。”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整体状况似乎都在印证“大年”“小年”的潜在规律,电影市场一开市就呈现出良好商机。而对于华语片来说,不仅各均在戛纳各种上花大价钱购买广告位,明星们也没有闲着的到处走红毯叫卖。但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红火并不意味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电影电影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还是发展得较慢,不管是参展人数的情况还是影片的数量,并没有显示出大爆发的迹象。”

      电影市场回暖 3D影片参展数量翻倍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整体状况似乎都在印证“大年”“小年”的潜在规律,竞赛单元影片质量状态复勇,戛纳电影市场一开市也呈现出良好商机。据透露的数据,今年参展的业内人士与机构总量较去年提高了5%,来自101个国家地区、超过一万人集合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而在大师云集的2009年,虽然全球电影工业正处于经济危机阴霾下,戛纳也吸引了一万人参展,比08年下降了4%,而在人们预计经济危机的影响渐弱的2010年,戛纳电影市场参展人数却又下跌了两个百分点。

      “我想我们某个方面又回到08年的水平,2009年和2010年是过去十五年下挫得最厉害的两年。”电影市场总监Jérme Paillard告诉记者。“而片商也比去年更早的表现出参展的意向。”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国、法国仍是最大的参展国家,各占15%的片量;其次是英国,占11%;欧洲共占32%;亚洲地区占16%。相较过去,来自日本的参展电影数量和人数比例很不显眼,但Jérme Paillard也表示,日本买家这几年在电影市场都不太活跃。

      而记者在几个地区的参展摊位也发现,2009年到2010年积压的影片被大量投放到市面,而影片类型和题材也还是保留各自地区向来主打的特色,其中,中国地区待价而沽的大多是武侠、古装电影,韩国CJ集团推出的《Sector 7》、《登陆之日》、《雅典娜》等都是以特效、动作为卖点的本土。3D的热潮也从2月的欧洲电影市场一直延续到戛纳,竞赛单元里吸收了三池崇史的3D新作《一命》,电影市场也有113部3D电影参展,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华语片国际“范儿”未成气候 武打创新吸引买家

      5月9日,离电影节开幕还有一天,随便翻翻,记者就发现《大闹天宫》、《武侠》、《白蛇传》、《龙飞甲》、《画壁》等华语纷纷出现在《综艺》、《展映》、《好莱坞报道者》的戛纳特刊封面、内页。尽管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单元里只有《武侠》,中国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一点儿也没闲着:平在14日接受海外采访,还在拍摄中的《金陵十三钗》叫卖;《肉》在戛纳办起声色犬马的派对、;于冬、徐克在15日带来了《龙飞甲》;甄子丹、张梓琳为《大闹天宫》站台;邓文迪与王中磊、李冰冰、全智贤也在17日把《雪花秘扇》领进国际市场;李烈、任贤齐、彭于晏也在16日亮相“之夜”,范冰冰走足五场红毯,也一并为新片《登陆之日》与国际见面。

      但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这种红火并不意味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电影电影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还是发展得较慢,不管是参展人数的情况还是影片的数量,并没有显示出大爆发的迹象。”Jérme Paillard说道。而直到这些电影人在戛纳包场开大趴,记者们依然质疑如此大的动作,最终也会淹没在片海的戛纳,所谓亮相不过是打打酱油。

      随后陆续发布的卖片信息证明,这一趟并没有白来:韦恩斯坦公司买下《武侠》亚洲与法国以外地区的全球发行权、Film Nation买下《金陵十三钗》、亚洲地区以外的海外发行代理权、Nadiya在《雪花秘扇》首个预告片发布后,买下该片的海外发行权、华狮买下《杨女将之军令如山》《3D肉》的发行权,只卖片不宣传的华语片也有斩获:《让子弹飞》日本、英国发行权都已售出,3D动画片《兔侠传奇》意大利版权也已售出。华狮娱乐总裁蒋燕鸣也在微博上发言:“我觉得有的人疯啦!在戛纳,国一发行商告诉我,‘中国电影市场太好了!你们中国的一家公司就把我近20部影片打包买走了’。一家英国发行商见到我后,把我拉到一边说,‘去年底,你想要的那部片子,40万(元)你没要,现在100万了,目前有15家中国公司还在竞价。”

      谈到中国电影在戛纳售卖情况时,Jérme Paillard说道:“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专业,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向会一直受到关注。”经济危机后,电影买家变得愈发谨慎,压价也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在就发现了这个市场现状。相对来说,大制作影片还是很容易融资,票房收入前景也会不错,而大量的低成本电影还是没有市场,而随着参展影片数量增加,这种情况会更严重。”

      《武侠》制片人、星传媒董事长覃宏也许是戛纳这些中国人里最不操心的片商了,尽管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他也在告诉记者,海外发行权售出后,成本保守估计已能回收一半吧,“因为这个影片最好的方式是保底分账。其实保底就已经了很高的价钱,然后分账呢就是说如果达到《英雄》《卧虎藏空》在国的票房,那就不是说你回收成本的问题了,那就是多少倍的盈利了。”

      平只带了海报来戛纳,只让个别片商过眼,“我们这回就是‘歇了虎子掀帘’,先给他们露一小手。”和Filmnation合作则是发现“第一这个公司很有实力,第二我觉得他们在发行上很有创意,第三他们的操作很规范,在全球的票房监管上很透明,直接在电脑上可以调看。我觉得这些都是我选择它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国王的》的除了在是哈维(指韦恩斯坦公司总裁)发的之外,剩下全是filmnation发的,发的非常好。”地区的发行权则要到九月电影节才有望确定:“我们会带着一个粗剪版的片子过去,那时候差不多就会把的定下来了。”

      《武侠》是唯一一部同时在单元和市场放映的华语电影,被韦恩斯坦买下,似乎有点运气的成分,但影片试映后,记者们也发现除了戳中外国人对神功、武术的猎奇心理,影片也尝试用一种更现代的角度去解读功夫片的固定元素。覃宏解释道:“我觉得现在拍武打片拍的很多了嘛,这个你要拍武打片必须要新,那你新在哪里?这个剧本当时给我看的时候我觉得首先故事比较清晰,比较简单,不是那么绕。第二他拍摄的手法和技术非常打动我,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再去拍武侠片都会有寻求一些创新的地方。年代不同了,需要一些新东西跳出来……海外人家就是商人,都很现实,你没有达到那种品质人家怎么可能去买。昨天首映,我们请的一个国际影评人Johnson他就特别特别兴奋,他说近几年看得最好的一部的中国武打影片。”

      平13日抵达戛纳,14日他就和福克斯、环球、时代华纳、派拉蒙这些好莱坞公司见面,“他们现在也十分热情高涨。我给他们看了英文台本,还有两分半的片花,他们特别感兴趣,有一个人跟我说说这是一部可以让全世界观众重新解读中国电影的。我说我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达到这个目的。而且也次也是在更新他们的观念,之前他们觉得中国人就是打,就是飞檐走壁,其实中国人也是有情有义的,也是面对的时候有的,而且很有智慧的。”而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张艺谋的联袂,对海外-尤其是欧市场吸引力也是平早已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