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java培训
  • java培训张君劢晚年称:文化可能最终自毁 能补救
  •   张君劢对于文化的和思想的相较于其此前的民族文化论述(科玄论战是个例外)均有明显的升扬--他特别着力于文化偏重知识、偏重逻辑,以至于令知识、知识化,并可能最终自毁的倾向

      核心提示:张君劢对于文化的和思想的相较于其此前的民族文化论述(科玄论战是个例外)均有明显的升扬--他特别着力于文化偏重知识、偏重逻辑,以至于令知识、知识化,并可能最终自毁的倾向。

      本文摘自:《张君劢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作者:翁贺凯,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晚年,除了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从事“中国战斗同盟”(“第三”)的推广发展工作之外,海外的张君劢基本远离了现实的纷争,而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读书、撰着和。

      “思想复兴”是张君劢晚年思想的重心所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他对其所的世界的新的理解与:两次世界大战的,以及核技术的迅猛发展与骇人应用,给世界与人类带来了的灾难、震撼和危机,也令张君劢更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流弊和哲学、中国思想在现代世界所应具有的自觉。为此,张君劢撰写了大量关于思想复兴、新思想史以及东西哲学比较的着作,并在全球各地巡回、发表,思想的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劢对于文化的和思想的相较于其此前的民族文化论述(科玄论战是个例外)均有明显的升扬--他特别着力于文化偏重知识、偏重逻辑,以至于令知识、知识化,并可能最终自毁的倾向;他希望能以知识与并重、知行合一以及“并育而不相害”的包容来加以补救。不过,在另一方面,张君劢对于中国文化在和逻辑上的缺失仍然持有的意识;而从张君劢复兴思想的总纲--“自力更生中之多元结构”以及他对“思想复兴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的阐释看,他对现代性的哲学基石--“的自主”相当肯定,而他的“思想复兴”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思想的一种“现代性”认证;诚然,他亦相信思想的特质更可以令现代化在更稳固、更深广的基础上前进。需要留意的是:晚年张君劢对于“敬天爱人”与“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接近于从一种教的、的层次来认识儒学的意义,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现代性的视界,而与其对“的自主”的肯定呈现出一定的张力和暧昧性。

      晚年张君劢也仍然继续着他的社会主义的思考:他紧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方向转变”,将“、平等、、互助”标示为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同时他也开始认识到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弊端,而趋向于一种在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加以适量国家调控的“福利国家”的主张。晚年张君劢也着自己对于的和追求:他相信主义的和设置将使人类最终走出“冷战”的困境;他也是中国救国与立国的必由之。正是出于这种,张君劢直至临终前数年,仍奋笔三十余万言,钱穆对于中国传统制度的化和对现代的非难。不过,正是由于长期伏案阅读、写作导致胃病恶化,1969年2月23日,张君劢逝于国伯克利疗养院,享年八十四岁。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