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IT行业新闻
  • 评论:用有色眼光运营商是种 IT即时新闻 南方网_IT行业新闻
  •   原标题: 评论:用有色眼光运营商是种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电信业和中国足球,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有一个共性:经常被骂,骂者爽听者也痛快。谁要替他们说几句辩解的话,肯定是遭来一片白眼和纷飞的口水,说这家伙肯定是“托”。虽然可能被骂,但是看到最近的几则事件,忍不住要替运营商说几句。

      最近,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就包括取消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审批权。这是好事,有利于电信市场的充分竞争,但是没想到在网上引发了又一轮对电信的,说电信业是垄断行业、资费太高,比如国内某著名大报刊发评论《垄断的电信业如何肯降价?》。虽然标题带有问号,但是语气是肯定的,这里要反问一句,“垄断的电信业没降过价吗”?

      事实上,在2000年左右,当时的信产部就已经在逐步放权,2005年左右,资费上限的政策开始推广实施。对电信资费标准管理采取“管上不管下”模式,即为资费标准设立上限,在资费上限这条红线下,运营商自主定价。而且,随着运营商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近些年我国的通信资费水平一直在下降。其实大家都有感触,以前手机通话是双向收费,每分钟收费最高达0.3元,甚至0.5元,现在的资费如何呢?大家都清楚。“垄断的”电信业不是不肯降价,而是降了价却被人为忽视了。

      还有,长沙用户诉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败诉,也将运营商推向风口浪尖。对于判决结果,一些继续质疑运营商:“费用如何收取完全由运营商‘独揽’,丝毫没有议价权”、“与手机流量质疑之声相伴随的,是诸多消费者心头压抑已久的不公平感……”很明显,就是将运营商定位于的者角色,消费者无比。

      记者不否认流量标准资费过高的问题。但从事件本身来说,流量当月有效是契约约定的,流量清零不违法。而且大家也不应该忽视运营商正在改变,包括延长流量套餐的有效期等等。为何一定要将运营商和消费者置于呢?培养这种对立情绪,受伤的不仅仅是运营商,还有用户。

      垄断!暴利!在大家固有的思维里,已经给运营商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但是谁见过这样的垄断和暴利行业:学生开学时,求爹爹告奶奶才能在校园里摆开摊位,送礼品、赔笑脸,千方百计拉客户;平时在商场、小区口摆摊设点,演着节目、发着宣页吸引客户……“两桶油”会这样做吗?电力公司会这样做吗?这还有垄断行业朝南坐的影子吗?

      另外,再过半个月就是3.15了,这让运营商非常紧张,因为他们不得不紧张。从往年情况看,运营商每年都会在央视3.15晚会和各种3.15专题报道中被点名,通信诈骗和垃圾短信就是运营商的软肋,到了相应的时间节点,就把这个软肋扒拉出来,猛击一番。

      可我想问一句:那些诈骗案例,和电信有关的,不过是一开始收到了一条短信或者电话,可最后骗子都是从银行拿走了钱,有谁问过,所谓实名制的银行卡怎么就让骗子了呢? 伪基站,电信运营商也是者,这些设备哪儿卖出才是祸根,怎么责任也算到它头上了呢?

      细细分析,整治垃圾短信、通信诈骗,不仅要工信部、运营商出力,还要工商部等一起参与,更需要银行等企业的参与。运营商的确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全力去拦截垃圾、诈骗信息,但是不能将全部的责任交由它来承担,它也承担不起。

      不了解会产生,而会产生。即使要运营商,起码也要对运营商多做些了解,若真的有问题,督促运营商改进。戴着有色眼镜来运营商是对的,无助于解决问题。